双标水法研究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双标水法测定动物能量消耗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Lifson等人首次提出。最初,这种方法主要限于小型动物研究,直到80年代才开始应用于人体,主要受限于18O同位素的高昂成本。随着同位素生产成本下降和高精度的同位素比质谱仪的普及,双标水法得以推广,使得研究费用降低。Schoeller和Van Santen的研究首次将这种方法用于人体活动能量消耗的测定,这种方法能精确测量日常和工作中人体总能量消耗。

双标水法广泛应用于不同人群的能量消耗研究,包括早产儿、儿童、艾滋病患者、肥胖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例如,广东中山大学蒋卓勤等人研究了4月龄或6月龄婴儿的能量需求,中国疾控中心王京钟则测定了54例4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体成分。近年来,双标水法在成人肥胖、慢性病等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果,尤其对于不能合作或活动受限的人群能量消耗测定具有显著优势。

双标水法的准确性得到广泛认可,它被用来评估其他能量代谢测定方法的效用。例如,Johns Hopkins College的Joan等人的研究对比了“7日体力活动回顾问卷法”和双标水法,显示问卷法评估能量消耗准确,但需要良好的个人配合。刘爱玲等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也验证了加速度计测量能量消耗的效度,两者数据有正相关。

WHO建议以实际测定的能量消耗为基础确定人体能量需求,双标水法在制定能量推荐值中起着关键作用。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人体能量代谢数据,如Black等的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的能量摄入标准差异,这些数据对修订和补充营养推荐摄入量(RNI)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我国在这方面数据相对匮乏,姚漫江等人与Tufts大学合作对北京市民的能量消耗进行了测定,但中国RNI的修订仍需更多本土数据支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