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初年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呢?

如题所述

我国自古便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的说法。

古时头发不单单是人生理上的附属物,更是人精神上的象征。断发或者剃发有时成为羞辱或者刑罚。汉民族有时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留发的权利,捍卫人格的尊严。不同的民族习俗也不尽相同,头发有时还是人们用以区别不同族群和显示人们身份的象征符号。

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有一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记载的是五代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叛军作乱后仓皇出逃,走投无路之际与跟随的诸将一百多人相对号泣,诸将都割断头发,向天发誓,要以死相报的情节。学生不太明白为何起誓时还要“断发”,其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从头发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谈起。

上古以来,汉族男女都蓄长发、男人不剃胡须,并且十分看重毛发。《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规定更是把头发的地位推上伦理纲常的高度。故而,头发已不单单是人生理上的附属物,更是人精神上的象征,可以说是人的第二生命。头发的发式、绾束、头发的头饰常被作为人身份、形象的代表。因而在古代是没有多少人敢于轻率地毁伤自己的头发的。

当然有一类人是例外的,就是出家人。出家必须剃除须发,所以又叫“落发为僧”。之所以要落发,相传是因为当初释迦牟尼成佛时,他的须发自然脱落,象征着脱离世间烦恼。因此后来的出家人也要效仿佛陀,出家时将须发剃除。发展到后来佛家把头发称作为“三千烦恼丝”,认为它代表着人间无数的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就可以去除一切牵挂,割舍父母家庭,抛弃七情六欲,一心一意修行。因此既然出家,就要剃度,刮成光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因为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世俗社会认为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

“头可断,发不可剃”

清军攻占长江中下游的时候,曾经发布过剃发令。汉族男人历来是把头发束起,盘在头顶或脑后。满族男人却是留辫子,把前面的头发剃去。如今,清朝硬要汉族人按满族的风俗剃去头发。他们限定人们在十天以内,一律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抗命令的,砍头处死。剃头匠每天挑着担子沿街行走,只要碰见束发的人,不由分说,拉来就剃。谁要稍一反抗,便被拉去砍头,然后把头挂在剃头担的竿子上示众。一时间,江南一带到处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因为发型是彻底服从的一个表现。清朝政府为了奴役汉人的思想,要求全国人民统一发型,如果不服从就会惹来杀头之祸。
第2个回答  2020-11-19
清朝的发型和明朝的不一样,剪发剪成清朝的发型说明是想归于清朝,可以活下来;要是不剪发,说明对清朝有异心,要丢掉性命。
第3个回答  2020-11-19
因为当时清兵入关,多尔衮为了去汉化,然后要求汉族人都要梳辫子剃头,其实也是要让人们接受满族的统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