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表音文字相比,它的优、缺点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优点是直观、能更好的表达意义,歧义少。汉字本身一个读音包含的意思就很多,比如“shíjiàn”能写成“实践”、“十件”、“识鉴”、“石健”(人名)等,而英文几乎完全依赖26个字母,光是take这个词就有30多种意思,高度重复、难寻规律的字词既易造成上下文歧义也易导致读者视觉疲劳;再就是汉字多变复杂的字形具有独特的美感,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书法艺术,也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还有方块字的字形便于印刷排版,也更美观。

当然表意文字对于当代社会来讲也有一些缺点。第一是笔画多难写难认,导致识字率低,很多人会说不会写,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识字率只有10%,解放后通过几十年的扫盲教育、义务教育才把识字率拉到今天的90%左右;而越南改用拉丁字母以后,识字率几乎一夜之间从不到10%飞升到92%。第二是难以表达一些虚词和抽象词汇等,汉字到了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形声字、假借字(即直接套用其他现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某个意义,如“我”字最早指的是上古时期一种兵器,后来才被假借做人称代词),具有一些拼音文字的特征,实际上汉字属于二者皆有的“意音文字”;日文的假名最早就是一堆假借过来的汉字,专门用来表示一些日文特有的字词,后来才慢慢变成一套完整的字母;朝鲜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自己创立一套字母夹在汉字里用;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也是因为表达的意义有限才慢慢发展成拼音文字哥巴文;粤语里面也有不少特有字词,但是在大陆往往作为不规范的方言看待,在香港港英政府又不管,于是民间干脆自己造字、假借字,有的甚至直接用英文字词,十分混乱,现在有一些激进人士还主张粤语搞拉丁文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字不表音,导致字形混乱,难以,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的汉字字形都不一样,秦统一六国第一件事就是“书同文”。之后随着一次次改朝换代、分分合合,一个汉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场合可能有N种写法,有的汉字字形的改变甚至完全就是出于政治原因:如武则天为了显示皇权,把“照”字改成“曌”;太平天国为了显示王权至上,把“国”字改成“囯”,到了民国初年,又有人为了突出“共和国”而把它写成“囻”。鲁迅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汉字拼音化的人,他在《孔乙己》中说“回”字有4中写法,其实就是暗讽当时汉字字形的混乱。这一问题到现在都有,解放后新中国为了解决识字率问题搞了简化字,却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世界上几乎只有汉语有两种通行文字存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后还在通行繁体字,台湾更不用说,而对面的日本汉字就几乎是面目全非了:“卖”字在日语写成“売”,和中国的简体字繁体字都不一样。中国人学日语或者日本人学汉语经常会把汉字写错写混,而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者更是一头雾水。而且,现代电子化社会改字已经很难了,让香港人用简体字就得把全香港数以亿计的招牌、文书等等的都换了,这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要日本人用我们的文字,难道我们还得把日本给灭了不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3
汉字生动、丰富,写起来好看,并且是保留使用历史最旧的文字。但汉字难学、难发音、笔画形式多。表音文字只有几十个字母组成,学起来相对简单,但书写就没什么美感。其实都一样用。就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晶吧。不过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汉字抱有成见,说汉字是落后的语言,早该淘汰的,认为古代苏美尔人发明的、现在已经不用的文字都比我们汉字要先进。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不客观。我认为还是我们中国发展不够,特别是近代被别国侵略的历史;如果中国当时科技先进,也向外国发展殖民统治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这么说了。现在除中国本土、外国华侨讲汉语,只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将华语列为官方语言。
第2个回答  2007-03-23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优点是会意,故名思意,见字就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老祖宗发明文字时的方法,根据这个事物的特征来造的字,当然了,现在我们用的这些简化汉字,己经不容易找到当初的影子了。
它与表音文字想比,主要是不易输写与发音。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你觉得读起来很方便,可是汉语是国际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包括我们中国的地方人士说地方话长大的人想真正学说普通话都是很难的。发音是关健。
第3个回答  2007-03-23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传达信息而表意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语音的书写符号。汉字的优点是直接表意,缺点主要是笔画繁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23
汉字生动、丰富,写起来好看,并且是保留使用历史最旧的文字。但汉字难
根据这个事物的特征来造的字,当然了,现在我们用的这些简化汉字,己经不容易找到当初的影子了。
学、难发音、笔画形式多。表音文字只有几十个字母组成,学起来相对简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