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

如题所述

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

医疗纠纷防范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熟知并贯彻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相关执业培训。 

(二)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三)实行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发现医疗纠纷隐患要立即上报科主任、护士长或职能部门,积极介入,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医疗纠纷预警级别:

(一)一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二)二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三)三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难以解决或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一、双方自愿协商(和解)

1、和解当事人

医院(医患办)、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去医院行政办公区商谈,不要去候诊区、诊疗区、医生办公室谈,影响他人的诊疗。每方代表不要超过五个人,避免众口难调、发生医闹,导致无法达成和解协议。

2、和解协议

签署后的和解协议具有合同的效力,一方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和解协议或者要求撤销合同(如具有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的情形)。

二、申请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医调委(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由退休法官、医生、律师组成,具有法律和医学专业能。双方共同申请或一方申请另一方同意。

在调解申请书中写明争议点,调解员通过查阅病历、询问当事人了解案情,了解案情之后,通过内部讨论、咨询专家、经过双方同意后委托鉴定之后给出医疗损害责任评估,最后给出调解建议(医疗机构应赔多少钱),接受之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然后走民诉法的特别程序30日内去医调委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确认之后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若未确认则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履行调解协议。调解不收费,不影响其后的诉讼

三、申请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卫健委调解,追究行政责任,对医疗机构行政处罚。前提是医生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院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如果没有上述违法行为,则无法追究行政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