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朝堂上,帝王和大臣们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他们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由于清朝由满族人统领,皇太极中,权贵都是满族人,因此朝堂上都是用满语来交流。但由于汉族过于强大,满族又逐渐被汉化。

最开始,由于满朝重臣和权贵人士都是满人,所以大家上朝或是私底下高端的聚会都会使用满族语言进行沟通,汉人为了得到满族权贵的认同开始学习满族文化。但是由于汉族的强大,且逐渐发现汉族文明的宝贵之处以及汉人的重要性,于是整个贵族圈开始被要求学习汉文化。

康熙年间的时候,汉族官员越来越多,且逐渐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康熙在面见群臣的时候会使用汉语言进行交流,又因为皇族是满族,所以朝中官员们也必须要求学习满族语言,特别是那些深得朝廷支持的重要汉臣,满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如果不会满语,是很难打入清朝权贵圈不说,也很难被朝廷重用。

雍正时期,官方语言开始逐渐向汉语言倾斜。由于雍正从小就被汉人老师教导,受汉族文化的熏陶,且作为中国皇帝,汉语言是必修课,所以雍正对于汉语言也是十分推崇,曾经有一段时间推广过北京地区的方言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甚至连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都有所涉及必考汉语。

慈禧年代的时候,满族基本上被汉化。满族文化逐渐权贵中消失,官方所用语言都是汉语,对于普通朝臣大家都使用汉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因不能遗忘自己的先祖,所以清朝的皇帝们都也被要求要会满语。但逐渐到清朝后期,说满语的人愈来愈少,甚至皇帝也逐渐不再说满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朝堂上,究竟是以满语为主还是以汉语为主呢?或者说,清朝朝堂上,皇帝和大臣们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努尔哈赤

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在康熙之前,尤其是在清军尚未入关之前,清廷朝堂上的语言主要还是以满语为主,而当清军入关之后,清廷朝堂上则主要交流语言则成了汉语。

原因也很简单,自努尔哈赤带领女真人在关外崛起并建立后金政权之后,这个后金政权就极为敌视汉人,对于关外的汉人,除了屠杀之外,他们将其视为奴隶,从未将其平等相待。自然,女真高层虽然很多人精通汉语,但不可能将汉语作为主要语言。

满清朝堂

而且,当时后金政权的人员构成,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汉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努尔哈赤一手建立的八旗集团,虽然将当时关外的部分汉人、朝鲜人、蒙古人、达斡尔人乃至于俄罗斯人都编入了八旗集团,但是,其主要人员构成,依然是满清八旗的根本——女真人。

而当时八旗集团朝堂上层的达官贵人们,除了少数投降的汉奸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女真贵族。而且即便是这些汉奸,在后金上层的话语权也近乎忽略不计。因此,毫不意外的,关外时期的女真八旗集团,所通行的语言自然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满语。清朝初期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就不会说汉语,哪怕到了康熙年间,孝庄太后依然只会说满语和蒙古语。

孝庄太后

这从如今清朝遗留下的历史文献也可以看得出来,后金关外时期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由满文书写,汉语书写的文献并不多。由此还带来一个问题:由于今天精通满文的人越来越少,这部分文献甚至存在无法翻译以至于失传的危机。

而当清军入关占领天下之后,虽然骨子里清廷依然轻视和警惕汉人,但是,女真只有几十万的人数决定了,他们必须倚仗人数巨大且具备完善知识体系的汉人,才能统治关内庞大的面积和亿万人口。

因此,大量投靠清朝的汉人士大夫阶层开始进入朝堂,虽然最为关键的职位依然由满人担任,但是,凭借人数优势,清廷内的汉人官员依然占据多数。与此同时,为了统治各地方,清廷也必须使用各地方官府和百姓能够看懂的汉字。

八旗

在这种局面之下,虽然清朝每一个皇帝都声嘶力竭、甚至身体力行的推广八旗所谓的“国语骑射”,但是,汉语及汉字依然不可避免地成为清廷的主要交流语言。

汉化,以清廷绝不想看到却难以扭转的趋势,迅速波及整个八旗集团。以至于到了清朝中期的乾隆年间,哪怕在八旗集团内部,绝大部分八旗子弟都已经不会说满意,更不会书写满文。

当然,这种局面绝不是满清统治集团想要看到的,他们深知文化及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这些颇具成就的皇帝们除了本身精通满文及满语之外,也一直强调八旗子弟要坚持满族特色的“国语”。

乾隆皇帝

而满清皇室对于皇族子弟的教育,满语和满文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包括清朝末帝溥仪在退位之后的故宫小朝廷内,依然接受了完善的满语教育。

然而,清军入关之后,主动和被动的被汉化,是大势所趋,根本不是满清统治阶层的意志所能扭转的。因此到了清朝中后期,无论是朝堂还是八旗集团内部,满文及满语都几乎消失殆尽。整个八旗统治阶层内部,除了地位极高且接受了满语教育的皇室子弟之外,哪怕是大多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将满语及满文抛之脑后。

第2个回答  2019-09-25
应该是汉语,因为满族人入关以后关内算是汉人,而且朝廷中汉人也会慢慢的增多,汉语是标准语言。
第3个回答  2019-09-25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语。比如元朝的官方用语是汉文,但是元朝的汉文不是普通话;再者,元朝大臣在朝堂上也不一定说汉文。因为元朝懂汉文的大臣并不多,所以他们一般说的是蒙古语。要注意的是,普通话是在清朝雍正才普及的,那时候清朝设立的正音馆就是为了普及普通话的。但是当时并不叫普通话,普通话的说法是清末才说开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5
应该是汉语吧毕竟汉人远多于满人满人入关后很容易就会被周围的汉人同化。但满语肯定也是必须的,这是为了加强满汉交流文化更加方便皇帝治理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