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不好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0-10
  1、找原因:
  可以让孩子朗读一篇课文听一下,会发现他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停顿不当、漏字、加字、回读、读错等。

  2、找方法:
  停顿不当可能因为词语积累不够;漏字可能是因为没看清楚;、加字可能是因为紧张以及语速过快;回读、读错可能是因为有些生字不认识。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怎么做:
  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把文章当中的生字解决掉;告诉孩子阅读速度要适中,不可太快或者太慢,以正常的说话语速即可;多抽点时间听孩子朗读,然后告诉他朗读时的优点和缺点。
第2个回答  2013-11-03
问题描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但令我遗憾的是,班级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读书时多字、漏字,唱读,语速过慢,磕磕巴巴,有的甚至连一个自然段都读不下来;有的学生读书速度过快,发音不准,含混不清;集体朗读时,拖拖拉拉,缺乏节奏。学生朗读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问题分析: 几次外出听课的机会,让我领略了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的诵读风采。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朗读,让当了10几年班主任老师的我都自叹不如。反思自己的学生为什么读的就那么逊色呢?难道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应该,差距是有的,但不至于差别这么大。于是我开始思索学生朗读不好的成因,也咨询了有经验的老师。在一次的网络教研中,更是无意中进入了市教研院于志强主任的博客,我在里面看到了于主任的两篇文章《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小学语文朗读与朗读教学》。问题终于找到了:1、不习惯课前预习,没有养成勤读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由于读的少,不熟练,读书过程中又注意力不太集中而造成的多字、漏字。2、课堂上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以至于造成学生对朗读重视不够,读书兴趣不高。3、部分学生比较懒惰,读书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不去想办法解决。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懒于查字典,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就放弃等。4、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总是担心自己读不好被别人笑话,越是担心就越容易出错。5、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对于速度的快慢、声音的轻重掌握不好,造成了唱读现象的发生。6、标点符号的挺顿没有完全掌握,品味朗读的指导不到位。 成因找到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真提高了不少,下面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但愿可以为与我曾经有着同样烦恼的老师们提供一点帮助。解决问题:一、课前预习是重中之重。 以往我在作业中都会有这样的内容:朗读第****课。但是学生们对于写写画画形式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可是对于朗读类的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只是把课文读了一遍,更有一部分学生压根一遍没有读。第二天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又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机会,有时对于读书疙疙瘩瘩的学生没等他读完就让其坐下了,甚至还批评他在家预习的不好,久而久之,学生把这样的作业也就不当作一项内容了,学生读通顺都很难,谈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后来我就在家长会上征求家长的意见,寻求帮助。无论多忙,请求他们一定要看护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要将每一篇课文至少读5遍以上。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朗读的机会,学生看到老师如此重视朗读训练,自然也就不忽视朗读性的作业了。学生朗读流利了,课堂上的指导顺利多了。二、培养朗读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枯燥的让学生去读,开始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可能还有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怎么办?重点还要放在课堂上。 1、平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点滴进步,哪怕一篇文章中只有一处读好了都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表扬的同时指点不足,让他既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读书兴趣,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2、在班级中树立几个典型学生,请其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倡导个性阅读,对于有思想的学生,能读出自己独到之处的学生加倍赞赏,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4、每天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5、每月进行一次诸如“朗读小明星”、“模仿小高手”的朗读活动,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 6、针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朗读兴趣。如:教学《快活的小河》一课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河、大山、泉水、瀑布。并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学生的读书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教学古诗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伴着美景配乐诵读,在音乐与景色的渲染下,学生入情入境,读出了美感,读出了“诗味”。更读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当读到“从前有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整天得意洋洋地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时,我要求学生走出座位并且加上动作来读。学生们大摇大摆、竖着拇指夸耀的样子,不但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读中体味了公鸡的“得意洋洋”。三、教师必要的指导不可缺少。 1、教师的范读是必要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因而要想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对于一些较长、难于把握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同时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词后缀的语气词的音变。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出示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会怎么说呢?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又会怎样说呢?通过想象,学生渐渐进入角色,读出了蕴涵的意思。 3、从低年级起,逐步向学生讲清标点的意义和各自停顿的时值。如顿号停一拍,逗号停两拍,句号、问号、叹号停三拍等等。组织学生学习标点诗歌: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句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人们一口气读下来,怎么学得了!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哼,不说大家也知道。句号觉得自己水平高,它总要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4、教会学生朗读的技能技巧,如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如诗句的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故人/西辞/黄鹤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很重视朗读技巧的传授,如:师:(当学生读到“八年来”一句时,老师插话)这一句转入回忆,声调要变低,速度要放慢,把人们带到从前的岁月。
师:(学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老师范读)
你看,指导学生读好“八年来”这样充满回忆色彩的语句,于老师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种语气的具体读法具体技巧:“声调要变低,速度要放慢。” 最后,我想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段话来总结: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愿我们每一天的语文课堂都充满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