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读书80%靠自己,老师指点10%,你认同吗?

如题所述

自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但是每个人对学习的理解能力不同,笼统地说百分比是不合理的。

基本上,自学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度很高。 而此时的孩子,在培养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时候,基本处于模仿大人的阶段。 所以老师和家长怎么教很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和领悟能力,这个时候孩子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自学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基本上 预习、课后复习、阅读课外书等等,早点掌握这个能力,初中就更容易超越同龄人。 到了大学之后,连研究生、博士都读完了。 以及之后的漫长人生,自学能力是超越同龄人的利器。 知识的自我拓展、自我阅读、总结和思考能力对后续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

一个人如果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他就有了未来的钥匙。 但自学不是没有老师的。 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扩展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老师的帮助就很重要了。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人。 因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孩子刚开始学习并接触到知识内容时,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因为此时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能学多少就要看老师的教学效果了。 在良好的教育引导下,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扎实的基础,随着孩子的成长,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逐渐淡化。

孩子的阅读不仅要靠自己,还要靠老师,而且在学习的初期,老师的作用非常大,需要老师的教育,为孩子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学习与教育指导相辅相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孩子的学习本身就是靠自己,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学习的话,那么他的学习成绩是很容易提高的,如果他不喜欢学习,就算老师指点,他也不会去认真学习的。
第2个回答  2022-06-03
我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因为学习还是在于个人,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能力和自觉的学习态度,那么再优秀的教师也没有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3个回答  2022-06-03
我个人认为是认同的,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读书效果大部分还是要看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