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谋士各个出神入化,为什么不自己单干呢?

如题所述

所有能够扯大旗造反的人,要么是家里本来就很有势力,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要么是自己是一个忽悠,能够给众人画大饼,并且让很多人都相信,能够鼓舞人们的勇气,能够把人内心深处最后有点恐惧消除掉,让所有的人觉得追随这样一个人,就能够获得好生活。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等就属于第二种人。尤其是刘备,从一个编草鞋的当上一国之君,更多的在于老刘家血脉里流传下来的忽悠本领,以及把这种本领转化成人格魅力的能里。谋士,就像是现在的社会的技术男,或者是职业经理人,这一类的人只能经营一偶,能够把一个公司搭理的井井有条,但是没有自己开公司的能力和气魄。他们这一类靠脑子吃饭的人,需要有人在背后给他鼓舞打气,给他信心,给他支持。

这些读书人出身的谋士一旦处于乱世,命运就很悲惨,比如三国早期,北方各路军阀混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名士和读书人死在乱军之中,苟全性命能当上谋士的屈指可数。战乱造成人才凋零,这也是魏武帝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因之一。另外读书人只是幕僚,一无军权,二无群众基础,三无高端出身,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让他们造反单干,那不要他们的命吗?他们能在乱世中活下来就很幸运了。像被袁绍杀害的田丰,命运就很悲惨。

三国初年军阀混战争夺天下,以曹操、孙坚、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陶恭祖、刘备、刘表等为主,除了曹操、刘备、吕布之外,其余人等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东汉年代的地方州郡长官,和平年代他们是一方之主父母官,战争年代,就是一方诸侯,军权、财权、人权三权在握,很容易形成一股争夺天下的力量。后来曹操、刘备等人因为军功被封为幽州牧和益州牧,也成了一方诸侯,这才有了更多的争夺天下的资本。那些谋士们,哪里有上述人员的本事和基础?

汉代讲究出身,出身卑贱的人号召力也不强。就拿曹操来说,他的出身其实并不好,他的爷爷是太监曹腾,老爹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出身就比“五世三公”出身的袁绍等人差了一大截,这也是很有本事的曹操即使当了丞相之后,很多人还瞧不起他的原因之一,甚至一直叫他“曹贼”。另一个原因是,给别人出谋划策打江山的风险要小于自己单干的风险。在三国时期,什么最贵?是人才。只要自己有才能,原来的主子死了,自己可以凭借能力找下一家。如果是自己单干,失败了就是死亡,不会有第二种可能。三国时期,任何一个单干的人都能忍受一个谋士跳槽,但不会让一个失败的诸侯活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