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藩之乱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清朝入关后,封明朝三位降将吴三桂、尚可喜(后为其子尚之信)、耿继茂(后为其子耿精忠)为王。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令撤藩,结束其各拥兵自重、独霸封地的局面。

朝廷的撤藩令下达后,“三藩”之首的吴三桂非常气愤,便密谋叛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月,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吏后,自称周王,并向湖南进兵,清兵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随即,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等部纷纷起来呼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强的,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并没有乘势追击,贻误战机。康熙帝从容迎敌,并清楚地认识到三藩之中吴三桂是祸首,三桂灭、诸藩散。战斗进行了两年多,战场形势逐渐发生逆转,西面叛军王辅臣投降;东面耿精忠作战不力,势穷乞降;不久广东、广西的尚之信也放下武器。在这期间,吴三桂病死,其子吴世藩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昆明被清军攻陷,吴世藩自杀。尚之信在1680年被赐死,耿精忠被俘后解至京师处死。这场历时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3
三藩之乱指的是清朝初年为了巩固政权,而分封的很多汉族藩王,包括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难王耿精忠,这些藩王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安定汉族集团,并非清朝本意。
1673年,耿精忠与尚可喜首先提出请辞退休,这个时候,吴三桂也提出要退休,康熙帝果断裁撤三藩,这使得吴三桂直接反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随后相继攻陷了西南各省
清政府对三藩采取分而治之的态度,对吴三桂的叛乱采取直接镇压,而对尚可喜和耿精忠采取安抚和招抚的态度,很快镇压了三藩之乱,裁撤了藩王,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