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资料你知道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09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
第2个回答  2018-03-10
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乳名和尚,学名文浚 。父,陶位朝。母,曹翠仂。

1916年 25岁:

三子陶刚出生。

1920年 29岁:

4月,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哲学史”等课程。

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 30岁:

7月,欢送杜威回国。

与范源濂、蔡元培、张伯岑、严修、袁希涛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推范为社长、蔡为副社长,决定聘请美国教育家盂禄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并讲学。

陪同盂禄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调查、讲演,并任口译。

11月,被推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会之一。

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2年 31岁:

1月3日至8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作社务报告:改进社办事有两种精神:(一)互助精神,(二)分析精神。学术部内又分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研究方面:由张仲述博士任中学课程改造之研究。初等教育委员会任小学课程改造之研究。推士博士科学教学之研究,麦柯尔博士任心理测试之研究。调查方面有全国教育的调查。因在济南举行又称“济南年会”。

2月,受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4月,与胡适、凌冰合作编译的“盂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出版。

5月,与蔡元培、王宠惠、李大钊、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因蒋梦麟赴美,《新教育》第4卷第2期起接任主编。并定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延聘中外教育家42人担任编辑,特约全国教育界代表报告最新教育消息。在“学制研究专号”上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 历史》三文。

12月6日,南京高等师范并入东南大学。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1923年 32岁:

7月28日,致函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请辞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之职。8月底,东南大学准其辞职。 以后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8月20日至25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与熊希龄联名致欢迎词,并报告社务以及该届年会筹备情形,提《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应编教育概况纺计案》。

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2月12日晚,南京高师口字房失火。放在办公室内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被焚毁。

924年 33岁:

北京平民读书处发展到100多个,又到张家口、开封、上海等地推动平民教育运动。编辑出版《平民周刊》。改编《平民千字课本》。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九月,已推行到20省区,读《平民千字课》的已有50万人。

应冯玉祥之请,与许士骐编《军人千字课》,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7月3日至9日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作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展览在年会期间正式展出。

在诗《自勉并勉同志》中提出“这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四子陶城出生。

1925年 34岁:

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教学合一》的演讲,张伯岑校长建议改“学做合一”。陶行知受张伯岑启发,豁然贯通,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从此,“教学做合一”之名正式出现。

8月,负责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该会在太原召开,汉、满、蒙、回、藏等族均有代表参加。在开幕会,发表《感言》道:“中国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非办教育不可。”在社务报告中特别强调:“本社现在所办理之事业,一为科学教育,二为乡村教育。”邀请美国女教育“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司特作学术演讲。

12月4日,《新教育评论》创刊发行。为该刊写发刊词《本刊之使命》。负责编辑。

为陈鹤琴的著作《家庭教育》发表书评。

1926年 35岁:

春,被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促成宪法中制定教育专章委员会”委员。

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撰文《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发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2月25日,在南京尧化门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第二次研究会,举行立志乡村教育的宣誓典礼。

12月31日,江苏教育厅赞助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筹办改进社乡村教师同志会会刊《乡教丛讯》。

1927年 36岁:

1月1日,《乡教丛讯》创刊,任主编。中旬,决定试验乡材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

2月5日,主持乡村师范立础礼,同时举行城乡平民团拜,宣布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

2月10日,在上海召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董事会,被推为董事会秘书兼学校校长,赵叔愚为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主任。

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13人。

6月,晓庄开学后三个月,第一期学生13人,从燕子矶搬到黑墨营,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这句名言最早有来历。

6月,参加建校劳动。开办晓庄小学、乡村医院。

在晓庄每天的寅会,发表演讲,逐步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

10月1日,浙江省立乡村师范(湘湖师范)开学。先后推荐操震坏、方与严为第一、二任校长,又介绍程本海、董纯才、王琳、李楚材等任指导员。

11月,亲自到湘湖师范指导师生讨论“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

本年,被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

在中国科学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