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口中的“企业文化”,为何员工不买账?

如题

因为很多企业老板,虽然口头上讲企业文化,但实际上是没有具体实践的,他们所讲的企业文化只是一个空套子,口头上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却只一个空架子,没有办法真正落实。形式主义,往往会让员工反感,他们也只是听一听领导口头上打嘴炮,实际上却不以为然,也不会放在心里,所以很多员工不会买账,老板口中所说的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谁都可以讲企业文化,但是做起来却非常的难,如果领导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话,让底下的员工很难去做。而很多领导都是光说不做,所以知道这种德行的员工就不会放在心里不买账了。所以员工不买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第三,企业文化其实对于员工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实际用处,没有利益。很多人就觉得与自己无关。这是一个很功力的时代,没有那么多人有集体责任感,很多人都觉得企业怎么样,企业文化怎么样,是企业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企业只要有保障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他们更在乎自己,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惠及到个人,就不会有人去注意企业文化,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不会有人注意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其实很重要,确确实实是每个企业都是需要的,但是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荣誉感,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浩大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1.企业文化沦为了给员工洗脑的工具。
企业文化一定是企业多年管理思想和行为文化的沉淀,并不是几个理念、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很多公司制定企业文化的目的,并不是承载优良传统,承担社会责任,统一公司价值观体系,而是为了愚民化员工,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给员工洗脑需要。
2.高大上的文化背后其实就是假大空。
文化一定是跟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相结合的,并且跟企业的历史、规模、实力、前景相一致的。而有的中小企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抄袭大公司的文化,提出一大堆不切实际的口号,这样的文化,在员工看来就是个笑话,怎么可能得到认同呢。
3.文化流于形式,和公司的制度脱节。马云曾经说过:“公司内部是制度重要,还是文化重要?一定是文化重要,制度是来强化文化的。”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先有文化,后有制度,而且,文化一定是跟制度配套的。而很多公司的现实是,文化说得天花乱坠,制度却背道而驰。比如,文化是以人为本,制度是杀伐太狠,员工能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吗?
4.文化说一套,老板做一套。在中国的企业,企业文化大都是老板文化。老板的“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文化”,老板的格局决定着文化的结局。文化说得再漂亮,但是老板根本不按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做。比如,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诚信”,但是企业并不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保险,文化的“说”和企业的“行”两张皮,员工怎么可能相信呢
第2个回答  2019-11-08
因为对于很多国内老板来说,喜欢把企业文化拿来当口头禅,但是并没有真正去制定规则落实和运用这些企业文化,所以员工不会感觉有真实的意义。
不是企业文化没用,而是你需要学习怎样运用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盛行以来,关于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很多企业家想搞清楚的问题。企业文化真的有用吗?更是很多企业家心中的一个困惑,如果不排除这一困惑,那么是很难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定义和感觉是不一样的,而这不一样会成为沟通和合作的障碍。所以,如果一家企业内部的沟通畅通、合作和谐,那是说明文化在起作用,文化就是思想和思维的同化。
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看,文化具有让沟通畅通、合作和谐的直接作用。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结果冲突四起,为什么?因为大家存在文化冲突。现在普遍认为80后、90后新员工不好管理,为什么?因为不同代际之间存在文化冲突。
企业优秀的文化为消费者了解之后,消费者会感觉这家企业管理完善,值得信任,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它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人才的吸引,一个优秀的文化更容易获得人才的认同,更容易吸引人才的加盟。当然,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过于强调对外宣传,不能不关注自身的文化塑造,而是制作一本企业文化手册去作秀。
企业文化是有用的,只是文化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不容易在短期看到收益,这是对企业文化失去信心、产生怀疑的原因。所以,企业文化工作首要的是“信以为真”,相信它的价值,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否则只能成为形式主义。
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培养全体员工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两个基因以人为本和以绩效为导向。这两个特征必须贯穿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才能从“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层面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去。
第3个回答  2019-11-08
说多了企业文化,说多了情怀,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空谈,根本不符合现实当中的市场经济法则。
人还是要赚钱的,还是要养家的,还是有物质欲望需要满足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企业老板也是整天讲文化、讲情怀,他的员工们会怎么想、怎么干呢?
据员工们看来,一个老板整天谈理想、谈情怀,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毕竟对于年轻员工来说,特别是刚入职的年轻员工来说,更为关心的恐怕还是现实的工资、收入、福利和奖金,这些可能在老板眼里并不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可能更关心利润或更高的地位与影响,尤其是大老板。从这点来看,谈理想和情怀是重要的,但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总不至于让一个还为吃穿住医教等发愁的人去谈理想。
从这个方面引申来看,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要反思这个问题,一天到晚在那里谈什么理想、目标,谈什么宏伟蓝图,就是不谈、不解决老百姓的实际民生问题。怎么谈就觉得怎么虚伪。
第4个回答  2019-11-08

你的“企业文化”真的有用吗?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不管大小老板,只要是行业交流会或者创业者分享什么的, 张嘴言谈必然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企业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大热门所在。
然而,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与老板们的巨大热情不同,绝大多数打工者对于所谓“企业文化”的态度往往是漠视、甚至嗤之以鼻的。
在很多员工眼中,所谓的“企业文化”基本与“形式主义”画上了等号。
除了挂在墙上的标语与每天晨会时念出的口号,大家看不到这件事情的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老板们心心念念的“企业文化”员工却完全不买账呢?
space

“企业文化”的萌芽与回归
现在我们一说起“企业文化”这4个字,往往讨论的现代管理学的理念之下的定义。
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所谓,愿景、使命、价值观。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什么随着现代管理才出现的新东西。
在管理学还没有出现,甚至现代化企业都没有出现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已经以其他的样子存在了。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一个叫法,就是“祖训”。
同仁堂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内容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更具体来说,也就是他们所秉持的“价值观”。
事实上,在现代工业出现之前,正是这些“祖训”、“规矩”之类的东西,支撑着很多“作坊”成长为百年老店。
space

特别是在我们亚洲文化地区,很多经营者都喜欢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内挂块匾,而很多匾上写的内容,往往就是一个店的核心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企业文化”。
如果您去过山西平遥的话,在票号日升昌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匾,对于这四个字,既可以看作是他对客户的承诺,同时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愿景。
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匠人逐渐被流水线工人所替代,“个人效率”成为了企业家所追求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工人能用多快的速度拧螺丝,也就决定了整个工厂能用多快的速度挣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被异化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如果您看过《摩登时代》,对于卓别林被卷入巨大齿轮的那一幕一定印象深刻。
在这个阶段,企业并不关心人,更不会有什么“企业文化”方面的需求。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快、更多、更标准。
而在巨大的效率优势面前,传统的经营理念与方式被打的粉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人去考虑过这些事情。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往复前进,当技术改良带来的效率革命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时,“人”的作用在企业中又再一次变得重要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