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分别和共价键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非极性键: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
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区别:
极性键是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当电子对两边的原子不同时,对电子的吸引力就不同,就会使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大的原子。形成极性。当电子对两边的原子相同时,对电子的吸引了就相同,电子就不偏向哪边原子。形成非极性。

扩展资料: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性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极性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都是共价键,和共价键没有区别。

扩展资料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性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极性键
第2个回答  2020-01-16
非极性键: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
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区别:
1、原子的电性不同。
非极性键: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极性键: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带正电。
2、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
非极性键:两个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相同。
极性键:两个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不同,一种大一种小。

扩展资料:
极性键形成原因:
按照前线轨道理论去理解,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解释。
由于分子轨道是由原子前线轨道线性组合而成。若A原子的电负性比B原子大,则其前线轨道能级比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低。
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能量低的成键轨道(Bonding
Orbital)的能级与先前的A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故此成键轨道主要由A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
而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Anti-Bonding
Orbital)能级则与原来的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则其主要由B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
由于电子优先分布于成键轨道,所以,电负性较大的A原子则占据了更多的电子,共价键的极性就这样产生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极性键
百度百科-非极性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