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稀饭是冷水煮好还是用热水煮好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19
说起煮稀饭我还是建议是用热水,理由如下:
1.我们平时使用的水是经过氯消毒的,多少回残有氯成分,如果直接用冷水,氯和米、豆等食材一同加热,会将食材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分解,导致营养流失。而水开后氯气基本已挥发,再放入豆类、谷物等完全不受影响。
2.谷物、豆类中的淀粉需要60度以上的水温才能开始析出,热水可以加速淀粉分解成小颗粒的单糖,帮助人体更好的吸收。冷水一起煮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分解,熬煮的时间大大加长。3.很多时候因为用冷水煮粥,因为淀粉难以分解,导致粥黏稠度不够,会选择加食用碱来使得淀粉加速分解。而正是碱的加入,会破坏谷物、豆类中含有的能帮助增加免疫力、延缓衰老的多酚物质。让其结构发生改变,失去保健作用。还有就是如果用冷水搅拌不及时,很容易糊锅,而热水只要将食材入锅后,稍加搅拌,完全不会糊锅。
第2个回答  2020-02-19
大米粥要想煮得好吃,那么首先要保证你用的大米适合煲出美味的粥。大米有糯米、粳米和灿米着几种。煮大米粥**用粳米。粳米米粒粗短,口感绵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粳米其米质胀性较小而黏性较强,煮粥最养人。米选好了了后就开始煮皱了,大米粥怎么煮好吃?

1、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是熬起粥来节省时间,且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面转,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很多人都喜欢用冷水加米一起煮粥,而真正的行家却是用开水煮粥。冷水煮粥容易糊底,开水煮粥不会,而且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3、煮大米粥时要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到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搅拌是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

5、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第3个回答  2020-02-19
1,从浓稠程度来说。决定稀饭的浓稠的不是水量而是时间。稀饭沸腾后直接调到保温档,15分钟之后(大概)得到的是米汤比较清亮的稀饭。沸腾后开盖用勺子向同一方向搅拌5分钟(大概),然后煮饭档保温档交替两次(虚指),断电闷一会儿,得到的是比较浓稠软烂的稀饭。足量水是共同前提。当然此方法仅限于白米等颗粒较小的米,颗粒或硬度大的杂粮后边再说。

2,从米类说,白米,黑米,小米这类的,颗粒小易熟的参照第一条。薏米,莲子,豆类等颗粒大硬度高不易熟的,头晚先煮开断电盖好盖,第二天早上再烧开,熟了。比冷水泡发管用。

3,从口味来说,甜粥请用冰糖,加红枣请剖开去核,咸粥配的绿叶菜要后放。

以上答案都是日常经验得来,比较主观,煮饭这么浪漫的事请别要求我严谨。

另,煮出好吃稀饭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肯花时间。
第4个回答  2020-02-19
1.在煮粥之前一定要先把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的时间至少半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在煮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炸开,变得柔软。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得到的粥的品质也会更高。

2.煮粥的时候做到开水下锅。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煮粥是冷水下锅最好。实际上开水下锅的话,米表面的淀粉就会快速被烫熟,米就没那么容易粘连在一起。而且通过开水下锅的那一瞬间,米粒内外的温度就会有巨大的悬殊,米熟的速度就会得到快速提升。如果在开水里滴几滴玉米油或者香油等之类的油脂,稀饭的黏密程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注意搅拌粥的时候搅拌的方向。最好能够做到单方向搅拌,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去搅拌。下锅后搅拌一段时间,锅里的水再次开了之后就把火给调小,把锅盖给盖上再煮上二十多分钟之后再打开锅盖,继续搅拌粥。直到粥体黏密,米粒膨胀有缝隙之后就可以关火了。如果觉得喜欢再软一点的话,可以盖上锅盖焖一会儿,让锅里的温度降低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第5个回答  2020-02-19

煮稀饭是用热水煮好,煮饭用开水,可以缩短蒸煮时间,保护米中的维生素,减少营养损失。煮饭的时间越长,维生素B1损失得越快。所以在焖米饭的时候洗完米,直接加煮好的开水,焖出来的米饭又香、口感又好、营养也很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