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水产养殖动物共患病是因为水产品烹饪不熟吗,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题所述

1.病毒

       目前水产动物疾病研究最为透彻的就是病毒病,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其他相关资源。目前已经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呼肠孤病毒、虹彩病毒、弹状病毒、双节段RNA病毒、疱疹病毒、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华鳖病毒、对虾杆状DNA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罗湖病毒及双顺反子病毒等等。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引起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在内的多种水产动物发病,如虹彩病毒科成员,由于其不仅感染蛙,还能跨种传播感染养殖和野生的各种低等脊椎动物,如引起无尾目的牛蛙、有尾目的大鲵、龟鳖目的中华鳖等两栖爬行动物高致死率而受到关注。

2.真菌

       水产动物真菌病原种类较少,主要包括水霉、鳃霉、棉霉、丝囊霉菌以及近期笔者在黄颡鱼体内分离到的不规则毛霉等。致病机制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外伤(如人工或者寄生生物导致的),随后霉菌寄生,产生溃烂,如果再进一步发生细菌继发性感染,很可能导致养殖动物快速死亡。

3.细菌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动物所遭遇的病原种类最多、致病机制最复杂、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目前报到的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病原种类达上百种,最典型的包括气单胞菌、链球菌及弧菌等。

      链球菌在淡水养殖中导致发病的养殖品种种类日趋增多,主要包括鲟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及黄颡鱼等。在淡水养殖中,链球菌致病种类有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等,主要引起鱼类脑膜炎及肿嘴等症状。据研究表明,人和牛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Ia,III和v可以感染罗非鱼,并明确了其感染机制。

4.寄生虫

        水生动物(无论是养殖还是野生的)与其他的任何动、植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内外均可能出现有各种寄生虫寄生的现象。因为鱼类的种类不同,在其体内外寄生的寄生虫种类也可能是不同的。当鱼体上只有少量寄生虫寄生,对鱼体的生长发育不产生不良影响时,养殖业者将这些寄生有寄生虫的鱼体称为某种寄生虫的携带者,而当鱼体上有某种寄生虫大量寄生并影响到鱼体的健康时,就将这些鱼类视为发生了寄生虫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并不是,主要是因为水产品一般是有非常多的寄生虫,就算是通过高温也不可能会消除掉的。
第2个回答  2022-07-30
面对人与水产养殖动物共患病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此类疾病可防可控,不能因噎废食,一刀切除了之。共患病发生多是由水产品烹饪不熟或者交叉污染导致的,因此注意采取措施避免食用不熟水产品以及消除卫生隐患即可杜绝大部分人与水产养殖动物共患疾病的发生。而针对于个别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疾病,则建议加强检疫,杜绝带虫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第3个回答  2022-07-30
是有这样的可能的,也可能是我们选择的种类有问题。有时候吃了不合适的品种,那么就会中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