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 为什么说善恶的本性是空的?

如题所述

得前几天回答过你的关于无常的问题,希望你有空思考下。什么是空?没有、虚无,这不叫空。空是从对世间无常的表现而思考出的结论,是指不真实、不恒久、不绝对。各种因缘和合又相互制约,由此而生万事万物,所以缘起说无自性,说空,说虚假幻象。对于世俗的知见也是一样,无论善还是恶,都是需要一定的关系条件的背景、一定的方向角度下去看待。所以善或恶都是相对而言的描述,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是空性的表现了。打个比方,一个人希望你帮助他杀人或者帮他打开别人家门,那么你很容易认识这是恶行;当一个人请你帮他找个工具(绳子铁棒等),在你不知道他的下一步目的时,你能保证你帮助他是在行善还是助恶呢?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存在、相对性现象,这就是认识空性。前面说过空性不是说一切事本质是虚无,是不作为,所以把握世间行的空性认识也一样不是让人虚无不作为,不是让人不知不分善恶,而是让我们懂得事物的条件关系变化表现,做事不执著于片面,从更多角度去认识、化解,而后转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3
善恶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是世间法的分别,在佛法看来,世间本无善恶。简单说是因为,善恶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转化的,没有一个定式的。
这里说空,不是没有,而是本相。
善恶的本相就是空相,也就是亦善亦恶,非善非恶。
第2个回答  2011-05-23
从世俗谛上来说:
努力精进修行并不是贪欲,是善欲。
追求出离、解脱的心,这样的心是善的。
没有精进努力追求解脱的心,是无法最终证悟涅槃的。

从究竟谛来说:
没有你我他的区别,都是色法、名法不断生灭的相续流,佛陀的色身本身也是色法而已。

要分清世俗谛以及究竟谛。

世俗谛以及究竟谛适用于不同的范畴,这一点是学习佛法的贤友最容易弄错的,以致经常在善与不善、无欲还是有欲、有还是无等概念上纠缠。
在佛法的修行上,戒定慧三学中,戒、定都是建立在世俗谛的概念上的,包括日常生活也是世俗谛,这些都是必须运用世俗谛的范畴。
而究竟谛只是适用于佛法戒定慧当中的慧学的阶段,当我们在修行观智的时候,需要采用究竟谛,需要观照究竟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在修观的时候,世俗谛是不适用的。这是究竟谛的范畴。

不可混淆世俗谛与究竟谛,那样会变得不分善恶,不分戒定慧,以致说不要修行了。

但是不要以为慧学是容易的,究竟谛需要分析的是究竟法,不是分析世俗谛的概念法,要分析究竟法就要见到色聚以及究竟色法,见到心、心所。等我们能够见到不断生灭的色聚,那才可以说对慧学刚刚摸到一点边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