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没有见过纸,“纸上谈兵”怎么回事呢?

如题所述

纸上谈兵,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某些工作只懂得理论,或者只会泛泛而谈,但却并不直接具备运作的能力。

1、赵括可能没见过纸

纸上谈兵,无论如何都不会是战国时代的人对赵括的形容,因为在战国时代,主要的书写记录工具是竹简,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汉朝的时候。

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朝的文学家东方朔,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看,根据史书上记载,东方朔为了把这篇文章搬运到皇宫,动员了好几辆马车。原因很简单,因为东方朔的这篇文章是写在竹简上。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宠臣,在书写材料方面都没有使用纸张,从这可以知道:在汉朝的时候,纸张也并没有得到主流群体的认可。

因此,在汉朝之前的战国时代,纸张更不可能是主流的书写工具,所以,“纸上谈兵”的典故绝对不会出自战国,而赵括估计也没见过纸的样子。

众所周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赵括。奇怪的是,赵括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而纸到汉朝才被发明出来。既然纸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赵括为什么会被评价为“纸上谈兵”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纸上谈兵”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儿子的评价。然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奢对儿子赵括的军事才能却是评价不高,但《史记》的原文并没有出现“纸上谈兵”。

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来看,赵奢评价赵括的军事理论脱离实际,对战争的特点和残酷缺乏应有的重视,确实是“纸上谈兵”的意思。但赵奢的整个评价里面都没有提到“纸”,更没有“纸上谈兵”。

在战国和汉朝的史料文献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从来就没出现过,更不要说与赵括发生联系了。成语“纸上谈兵”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而明末成书的《东周列国志》也没有将赵括与“纸上谈兵”联系起来。

直到明清时期,“纸上谈兵”才与赵括逐渐联系起来,而赵括确定为“纸上谈兵”的成语出处则是民国时期。综合来讲,“纸上谈兵”是纸发明以后的文人学者总结出来,最后加到没有见过纸的战国人赵括身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6
赵括生活的时代离纸的出现还很远,起初的“纸上谈兵”是指空谈理想,不符合实际,并不是在纸上谈兵,只是后人口口相传罢了。
第2个回答  2021-02-06
这个成语是后世才出现的,当时赵括的时代是没有纸,后来人们就用纸上谈兵来形容一个人只会夸夸其谈而已。
第3个回答  2021-02-05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