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没有纸,为何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

如题所述

我们说到“纸上谈兵”就会提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好像这个成语是专门为赵括量身制作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探讨一番。

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论战谈略,信手拈来,就连父亲也不能驳倒他。

但是作为身经百战的赵奢对此看得很是清楚: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公元前260年,赵秦长平之战,老将廉颇以守为攻,秦军不能胜。

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赵括的母亲知道后面见赵孝成王劝阻:相比于赵奢的散财笼络军心,赵括好享受不体恤军士。

当时仍然在世的蔺相如评价赵括:以赵括为将,好像胶柱鼓瑟。赵括只能熟读父亲留下来的兵书,却不知道变通。

赵括领兵后果然如众人所说,大败于秦国名将白起,被坑杀四十多万人,赵国元气大伤。

这就是赵括的故事。

虽然赵括用几十万人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纸上谈兵,但是当时并没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先秦时期,并没有纸的发明,“纸”字出现的也比较晚,最早见于秦简。

《说文》:“纸,絮苫也。从糸,氏声。而形近字忄【糹氐】,丝滓也,从糹,氐声,(都兮切)”

纸字的本意是指漂洗丝絮时附着于漂器上的絮渣。

目前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纸出土于我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属于西汉早期。另外在敦煌马圈湾汉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这证明当时已经有纸产生,此时距离赵括时期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且当时的纸只是处理丝绸的副产品,并不是用来写字的。纸用来写字则是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的事情。

因此,成语“纸上谈兵”不可能在汉朝以前出现。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时期。

南宋辛弃疾的好友刘过在《多景楼醉歌》中有一句:“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六韬,又叫太公兵法,据传是姜子牙所著,后世用其指代兵书。这是目前我能查到的最早将纸和兵法联系在一起的实证。以前有没有?目前不得而知。

到了明朝,类似“纸上谈兵”的话语开始多了起来。

明初大臣刘三吾在其诗歌《湘南杂咏三首 其二》中有一句:“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这句诗已经很像成语“纸上谈兵”了。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联家乔应甲在其楹联专著《半九亭集》里有一副对联“纸上谈兵人有口;军中索饷灶无烟。”这是目前能够知道的最早的“纸上谈兵”的出处。

可见,成语“纸上谈兵”的形成和赵括并没有必然联系,只不过是时人讽刺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人的话语。

那么为什么现在说起“纸上谈兵”就要提到赵括呢?这要归功于1979年出版的历史科普图书《上下五千年》,书中有一节“赵括纸上谈兵”。之后,各种书籍谈到赵括时必说纸上谈兵,说到纸上谈兵时必提赵括。这让我们以为纸上谈兵=赵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7
因为直到清朝时期,“纸上谈兵”才正式成为成语,但含义仅指书生用兵,空谈理论,跟赵括也没关系。
第2个回答  2020-08-26
因为纸上谈兵这个词是后来的人用来形容赵括的,形容他只会理论不会实战。
第3个回答  2020-08-27
纸上谈兵是在清朝上正式成为成语,它是指用兵空谈理论,跟赵括没关系。
第4个回答  2020-08-27
这是后人对他的描述,由此引申出了这个成语,并不是当时的人对他的描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