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哪些精彩之处,以致于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如题所述

评价李白,说他绣口一出,就是半个盛唐。但就是这样的李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他的影响也极深。我们可以用《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和李白的诗对照一下,看看这个“孤篇盖全唐”有哪些精彩之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里有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也是取自此句。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描写的是月亮在明月楼上悬着,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李白有一首《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的这首可以看作是对“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活用。当然,李白活用得好,显得更空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有相似之处。

李白有很多写月亮的诗句,很多意象的选择大都能从《春江花月夜》里找到一些影子。更为重要的是,诗情更为相似。

当然,受类似影响的不仅仅是李白。

张九龄有一篇《望月怀古》有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照一下《春江花月夜》的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不是感觉味道一样,诗情画意也都极为相似。

崔颢的《黄鹤楼》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也被公认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

这些化用的诗句,都是千古名篇,足见这篇《春江花月夜》的影响力了。它的精彩玄妙是得到李白、崔颢、张九龄这些大诗人的认定了的。

可惜,张若虚一辈子写的诗肯定不止这一首,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有这一首,而这一首就足以让它名传千古,震慑世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有景有情有哲理

这是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
入夜了,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笼罩在月色中呢?
望着月亮,诗人对人生和宇宙发出扣问: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又一代的无穷无尽,只有月亮是永恒不变的。
望着月亮,思考人生,思考永恒。
个体的生命转瞬即逝,可一代代的传递,却让人类永恒存在。月亮永远是那个月亮,而人已不知更迭了多少代。
望月最易引起思念。思妇思念离人,游子想家了。
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非常具有画面感,把江边的夜色描写的非常有意境,让人浮想联翩,用词非常的准确,运用了很多典故。
第3个回答  2020-12-17
张若虚写江花月夜,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用词斟酌,对景物描写细腻,通过具体景物表现出宏大的意境。
第4个回答  2020-12-16
春江潮水连着海水,汇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腾空而出。画面由远及近,牵动着人们的视觉想象,一点一点描绘出这一片绝美的景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