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到大学,如何转变角色?

如题所述

同学们,首先恭喜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走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熬过了那段人生中的第一个拼搏岁月,来到了你们心目中的大学学府。可能你们中很多人都会因此而松了口气,觉得上了大学应该可以好好玩玩了,以此弥补高中所失去的遗憾。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不想打击大家,适当放松是应该的,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端正心态,及时转变角色和观念,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合格的人才,相信这也是所有步人大学校门的你们的共同愿望。在高中,你们是老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傲,为了让你们能安心学习,家长和老师承担了一切的一切。生活上有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有老师呕心沥血的指导。然而进入大学之后,情况完全改变,远离了老师的叮咛嘱咐与家长的唠唠叨叨,你们会窃喜获得了自由,但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就可能让你们手足无措了。第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学生是高中时代的佼佼者,成绩名列前茅,而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来自祖国各地的精英,相比之下,就不可能再像高中时那样突出。大学生不能再沉醉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中,而应做好“一切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迅速给自己定位,既不自卑也不自负,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有较强的受挫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第二,实现好学习的三个转变。一是由纯粹的接收型向接收型和创造型学习的转变;二是要由教师指导灌输型向独立自主的学习转变;三是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转变。第三,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虽然大学中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学习仍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做学生工作,目的在于培养领导才能与协调能力,同时也为你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只是完善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最终走向社会谋职觅业,靠的还是真才实学,不要让社团工作成为你们生活的重心。所以你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进人大学,你们面对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学习专业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是将来谋职立业、服务社会的本钱,自然不可忽视;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迫使学生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有选择的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是明智的选择。第五,学会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性格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隔阂,只有大胆与人沟通,学会宽容和接受,付出爱心、真诚和宽容,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热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使大家能愉快地工作、学习,为今后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要学会思考,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一代新人,最终目的是将自己推向社会,所以在学校时,你们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自己所学去分析和思考身边的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更是为了丰富社会阅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在思想上,具备国家、民族观念,具备热爱祖国又面向世界的眼光;在道德上,具备承担义务的自觉性和享受公民权利的正确态度,也就是责任感;在心理上,具备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并有毅力和勇气克服困难;在文化上,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在能力上,具备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本领,有善于与入团结的特长。总之,大学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自己,在实践中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而我也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我对你们有信心^_^加油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9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学生是高中时代的佼佼者,成绩名列前茅,而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来自祖国各地的精英,相比之下,就不可能再像高中时那样突出。

    大学生不能再沉醉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中,而应做好“一切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迅速给自己定位,既不自卑也不自负,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有较强的受挫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实现好学习的三个转变。一是由纯粹的接收型向接收型和创造型学习的转变;二是要由教师指导灌输型向独立自主的学习转变;三是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转变。

    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虽然大学中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学习仍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做学生工作,目的在于培养领导才能与协调能力,同时也为你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只是完善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最终走向社会谋职觅业,靠的还是真才实学,不要让社团工作成为你们生活的重心。所以你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进人大学,你们面对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专业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是将来谋职立业、服务社会的本钱,自然不可忽视;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迫使学生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有选择的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是明智的选择。 第五,学会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性格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隔阂,只有大胆与人沟通,学会宽容和接受,付出爱心、真诚和宽容,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热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使大家能愉快地工作、学习,为今后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学会思考,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

    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一代新人,最终目的是将自己推向社会,

    所以在学校时,你们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自己所学去分析和思考身边的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更是为了丰富社会阅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在思想上,具备国家、民族观念,具备热爱祖国又面向世界的眼光;在道德上,具备承担义务的自觉性和享受公民权利的正确态度,也就是责任感;

    在心理上,具备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并有毅力和勇气克服困难;在文化上,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在能力上,具备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本领,有善于与入团结的特长。

    总之,大学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自己,在实践中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