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谁发明的?

如题所述

包子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一般由面包裹着馅,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和馅,起源于四川。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所以,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
这同时也是为什么北方人叫馒头就是馒头,南方人却把包子也叫做馒头,包子最初确实是以馒头之名行世的。
馒头其实是包子的改良版,当时人们觉得包子做起来太复杂,就省去了一些工序之后就出现了白馒头。
当然,现在人对于吃的不会嫌麻烦的,所以包子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的,分小笼包、中包、大包。比较有名的就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其实现在各个地方也都有各个地方的特色包子,比如灌汤包,小笼包,还有蛋黄包等等,根据大小,馅料的不同,种类还是比较繁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6
是诸葛亮发明的。
但是使用包子这个称呼有个过程:
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于是命杀羊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但此时称“馒头”,“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在江南地区,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此类面食都通通叫做馒头,而无馅的馒头叫白馒头。
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并被您采纳和点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6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第3个回答  2020-03-07
包子是三国时候诸葛亮发明的。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七擒孟获。
第4个回答  2020-11-14

据传说,馒头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记载,诸葛亮在南蛮之战后,为了平定战死的冤魂,打算祭奠河神,但诸葛亮不忍心用人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