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墨家思想在盛极一时之后迅速的消失于中国历史场合之中

如题所述

所言的「师徒单传制」是墨家式微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销声匿迹」的原因。毕竟道法家二家可以说几无传承,但也依然传下来了。可见并非仅仅是师徒传承的关系。

墨家在汉代以后式微,此后两千年在中国历史销声匿迹,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墨家的苦修和政治立场。

墨家崇尚苦修,组织制度极为严苛。历史上,崇尚苦修的学派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出世的哲学,几乎没有像墨家这般崇尚苦修的入世哲学。《淮南子》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至也。」「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墨家一直有以身殉义的习惯,最典型的是孟胜及以下183学徒殉死之事。《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列玉为信,但阳城君因为参与政变失败逃走了,楚王要收回阳城君封地,而孟胜因为没有得到另一半的璜玉不听从命令,为坚持墨家道义,自刎身死,其弟子183人殉死。请注意,他们不是殉师,也非殉城,而是殉义。其学生徐弱说:「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这是以死明志,而非单纯的殉师。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墨家修行之严苛。可以说,墨家学徒基本上就等于死士一般的人物,绝非人人可以达到、贯彻的。墨家的学说或许传播性大,但真正能够成为墨家学徒的人,必然不多。
墨家所代表的的,是平民阶级的立场。其很多主张基本上就是和儒家相对立的,墨家主张「非乐」,即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在墨家看来,儒家提倡的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墨家主张「节葬」,即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极度浪费。墨家主张「兼爱」,即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其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对待亲人的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这里要提一下,梁启超认为儒家的道德思想有两层含义,比较消极的是「恕」,即勿以己之不欲强施于人;而积极的则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大概就有墨家「兼爱」的意思,而仁的最高境界就是「惠泽天下」即孔子所谓「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是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诸掌。」但儒家也确实强调要亲其亲,梁启超的解释是,人但有同类意识,所谓仁者就是同类意识的范围广于常人,能够兼爱天下,但要达仁即墨家所谓兼爱就必须先爱自己的亲人,连亲族都不爱,那还奢谈什么兼爱了。而我以为儒家比墨家高明的一点在于孔子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所以他先强调亲其亲,并以此为社会和谐之关键,在这方面墨家反而更理想化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利益与阶级的立场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出发点。儒家代表的,是贵族立场,是从统治者的角度考虑的,其主张的是等级有序。而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阶级的立场,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这样的思想,不仅难以令统治者感到愉悦,恐怕普通百姓也会感到接受困难。虽然它们的愿望诚恳美好,但非人人皆为墨翟,墨翟实为圣贤了。要站在儒墨二家中进行选择,恐怕统治者都会选择维护等级制的儒家。

另外说一下: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时代,窦太后还为汉武帝打算启用儒生而震怒。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不用说。之后两千年,一直明面上采用的是儒家的理念。至于法家。秦代采用法家理论。汉以降的各朝代沿用的都是秦朝体制,虽然明面上以「儒家」示人,但他们不过是用儒学将政府进行了包装,使得法家的思想大隐隐于「朝」。帝王御人御民基本上都是用法家的路数。「内法外儒」一直贯彻了两千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儒墨在当时号称“显学”,弟子很多,那为什么儒家名扬中国两千年封建史,更在汉代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思想政策,孔子本人更是达到了中国文明史第一个,至圣先师。而与之并列的墨家自秦朝之后却迅速消亡于历史当中?
我是这样想的,仅供参考。
一种学说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阶级的需求,符合他们的利益,这种学说会迅速扩大。自秦以后,统一成了中国历史的主流,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都是大一统的帝国,大一统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尊卑秩序,主仆之道,为君为臣之道,哪种学说最符合这种需求,显然是儒家。所以儒家的兴盛是必须的,舍它取谁?
下面说墨家,墨家讲究兼爱非攻,这些在战乱年代很有市场,所以墨家能够在战国时期兴盛是与当时诸侯国连年战争有很大关系的;而且墨家的组织形式是准军事化的,首领称“巨子”,经常帮助这个国家守城,帮那个国家御敌,守城御敌都是军队才能完成的事情。试想一下,有哪个君主皇帝愿意社会中存在着这么一个学派,墨家在战国时期兴起也是因为当时诸侯混战,各为其主,谁也没有功夫收拾这个学派,当然也收拾不成。秦统一六国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一统,墨家就不合时宜了。
纯粹手打,希望能解你困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9
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迅速消失的原因有多个因素。首先,墨家在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与其他学派的思想相比较,墨家的理论体系相对较为保守、僵化,难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墨家思想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普世人道主义,与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相悖,受到了统治者、贵族阶级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其次,墨家思想在实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墨家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但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对抗外敌、保护国家利益的军事手段是无法避免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墨家对传统礼制和祭祀乐府等文化传统持批判态度,这使得它在文化传承和精神认同上面临困境。第三,墨子逝世之后,墨家没有较为明确的继承者和领袖,导致墨家内部团结力量的削弱。与此同时,其他学派如儒家、道家等思想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更多的追随者和政治支持,使墨家在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上逐渐失去竞争力。此外,由于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许多墨家的著作和典籍也无法完整保存下来,进一步加剧了墨家思想的衰落。综上所述,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迅速消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其理论体系的僵化、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既得利益者的冲突、实践上存在的问题、内部统一力量的分散以及对手学派的竞争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