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思想品德 :如何认识和处理 教教材 与 用教材教 的关系?

1初中思想品德 :如何认识和处理 教教材 与 用教材教 的关系?

如何认识和处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品德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品德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广大教师虽说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摈弃 “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做到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用出个性,用出风格。

什么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呢?如何“用教材教”呢?下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 “教教材”从教学行为上看,就是忠实地传授教材内容。其特点就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到位的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中最为简单化的是照本宣科,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教材”从观念上看,是把教材当作教学的目的,把教材规定的任务等同于课堂教学任务。这种教材观的产生,主要是在教学观念上的问题。具体如下:在课程培养目标上以传授知识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教书匠”,认为教师的全部劳动就是教教材;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资源,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同时把课堂看成是静态的,忽视课程的动态生成,关注的是教师的预设。这种教学行为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封闭的、静态的,也不利于新课程三维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 “用教材教”,就是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努力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学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教教材”是教书,“用教材教”是教人。“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用教材教”,提倡的是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并不是否定教材的价值,这是因为:教材是“活”的,它需要激活;教材是“用”的,它需要开发;教材是“动”的,它需要建构。那么,如何做到“用教材教”呢? 根据本人对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的一些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学的前提必须是“用教材教”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钻研好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材上的内容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少年发展需要的一种理解,教师首先要弄清教材的安排意图。

教师怎样研究教材呢?

笔者曾经读过一个教师的备课反思:“虽然我每天课前都备课,但对教材挖掘得很不够。很多时候,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突然想起了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应该补充,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只好课后查阅完再补充。该趁热打铁的时候老师没词了,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这是常态课堂中部分教师呈现出的真实图景。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个问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不是“教教材”

教师在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资源,合理选取学习材料,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精神,本校学生的实际,采取合理的活动形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而不是死守教材而不会变通。

1、根据本地资源和环境,选择或自行设计学习材料

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学习材料的选择虽然已照顾到我国大多数地区,但一些学习材料在某些地方可能不容易找到,教学时,教师就要注意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地选择学习材料。对某一问题的探究,教材展示的只是其中一种方法,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某些方法可能比书中的方法更简便、易行。同时,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不只让学生掌握“某种观点、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努力实践,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而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在实践中应用。

2、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活动方案

① 灵活选取活动的组织形式,合理设计好活动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形式,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形式,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不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费时,科学教材中每一节课都有几个活动,如果每一个活动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一节课几个活动就很难完成。为此,教师就要在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哪些活动采取集体活动,哪些活动采取个人活动,哪些活动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每个活动,合理地设计好活动程序和方案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维目标。

② 对活动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教材的活动设计反映了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教师根据《课标》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3、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探究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新教材有些课例安排的活动很多,一节课时间很难完成所有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就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教材的重点、关键的基础上,根据《课标》精神,灵活地处理学习内容。

“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把握好教材的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实际,兼顾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