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来历(30多字)。

如题所述

馒头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5
馒头是指用面粉和水后经过发酵再蒸熟的食品。我国虽然很早就种植小麦,被称为“五谷”之一,《诗经●魏凤硕鼠》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的记载。但直到汉代,麦粉制作的食品都还没有发酵,凡是片状或块状的面食统称为“饼”。烤制的叫“炉饼”,加上“胡麻(芝麻)”的叫“胡饼”(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因为“胡麻”是从西域引进的),水煮的叫“汤饼”(不是面条,而是面片汤或面疙瘩汤)。
馒头最早出现于东汉以后的魏晋时期,当时称为“蒸饼”。《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何曾传”记载当时的大官僚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伙食费达万钱。食品中就有“蒸饼”(馒头):“(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只不过他所吃的馒头上面还要裂成十字形,也就是今天的“开花馒头”(我的家乡叫做“石榴包")。
直到宋代,馒头依然称为“蒸饼”。只不过宋仁宗时,因为仁宗名叫赵祯,“蒸”与“祯”音近,为了避讳,宋朝人才把“蒸饼”改称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 每日仍旧挑卖炊饼”中的“炊饼”就是“蒸饼”,也就是馒头。
至于今天的包子在古代则称为“馒头”,它出现的时间几乎与“蒸饼”同时,最早叫做“曼头”,后来写成“馒头”。直到北宋,人们仍然称呼有馅的为“馒头”,无馅的为“蒸饼”或“炊饼”。《水浒传》里“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十字坡卖的“馒头”就是今天的肉包子,只不过是听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的“人肉包子”罢了。
一楼说馒头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发明的,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所引的《稗官小说》,罗贯中再把它写进他的《三国演义》之中。但毕竟只是传说而已,而且又是过了七八百年之后的传说,其可信程度如何,是不言而喻了。
第2个回答  2011-01-28
太平军第二回攻打杭州时,把城整整围了两个月。清兵被困在城里,断了粮草,差点把老鼠洞里的粮食也挖出来吃。肚饥难熬呀,能刨的粮食都刨空了,他们就去抢酱园,吃咸瓜,吃腐乳,喝酱油,喝米醋。末后竟然抢了药铺,把甘草、山药、当归……都搬出来啃啃嚼嚼吃了下去。以后城里再也找不到能吃的东西啦。清兵一个个饿得肚皮贴背脊,爬在城墙上翻白眼,直喘气。城外太平军的圣库里却是粮草堆积如山,四乡老百姓还挑米担菜、抬猪牵羊的。一帮一帮、一群一群不断地赶来劳军。

这时,太平军的一位天将,率领一万人马,驻扎在凤山门外,一座小山头上,负责攻打凤山门。有一天中午,统兵的王爷巡营到了这里,闻着一股扑鼻的葱花猪肉香。他向旁边的弟兄问道:

“好香哪,你们今天做什么好东西吃呀?”

太平军士兵回答说:“回禀王爷,我们蒸葱花肉馒头吃呀?”

王爷又问:“每个弟兄分几个?”

太平军士兵笑了笑,说道:“不论个数,管饱。”

王爷听了哈哈大笑道:“弟兄们,有好吃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饿肚子的滋味呀!” 周围的太平军士兵齐声回答道:“王爷放心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天王的圣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王爷含笑点点头,走进将爷的大营里。将爷向他报告道:“我们中午蒸肉馒头,让弟兄们饱饱地吃一顿。趁热打铁,吃饱了就去攻城,今天一定要把凤山门攻破!” 王爷听了摇摇头,说道:“依我看,下半日这个仗不用打啦。叫弟兄们各人省吃两个馒头,带在身边,吃完饭在山前站队听我讲话”

将爷领着王爷来到山前时,太平军的弟兄们早排好队伍,一个个摩拳擦掌,箭上弦,刀出鞘,准备好上阵打仗的架式。王爷开口道:“弟兄们,城上的清兵饿得象只瘪虱,我们人跟瘪虱有什么打头呀!”

大家听着这话都想笑。王爷接下去说:“今天守在城上的清兵,是我们的对头。如果明天他们开城投降,就成为我们的朋友啦。他们本来也是被官府逼得没法子的穷百姓,弟史们,我下半日这一伏不用打啦。”

这一说,引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 王爷讲得也在理;有的说,不打仗还能夺回杭州城么? 对清妖不打还行!王爷见大伙儿情绪激昂,便说:“弟兄们,城上的清兵饿得连开城投降的力气都没有啦,大家每人省两个馒头给他们吃吧!”

哈,才新鲜呢,省下馒头喂敌人。即使每人都省下两只馒头,在两阵交锋的时候,这馒头又怎么能送上去呢?但王爷想出个主意,叫大家把箭头尖儿拔掉,将馒头缚在箭杆上射进城去。王爷一声令下,太平军阵地上 便万箭齐发,每支箭上缚两个肉馒头“呼呼地”飞向凤山门城头。箭射出去,太平军弟兄们接着便喊起话来:

“城上的清兵们,吃饱了赶快开城投降呀!”

“穷百姓不和穷百姓打仗,你们犯不着替咸丰老 儿卖命哪!”

“杀尽官府,快开城出来吃肉馒头吧!”

在这以前,城上的清兵早闻着葱花猪肉香了,现在看见天上纷纷落下馒头来,这帮饿瘪了的清兵,便你抢我夺地大吞大咽起来。有个清兵忽然发现箭杆上没有箭头,就喊起来说:“大家来看呀,太平军送馒头给我们吃不算,还把箭头尖儿拔掉,怕伤着我们哩,多好的心肠哪,我们反了吧!”

“反了吧!反了吧!” ……

一人喊,万人应,从凤山门开的头,接着清波门、 候潮门都喊起来,城上的清兵呼喊着,纷纷奔下城来, 乱兵杀进旗下大营,用火把将作恶多端的武官烧死在里面。又把抚台衙门包围起来,逼得老好巨猾的巡抚老爷躲进茅厕里去上了吊。四城八门的总兵官也都被乱兵杀死,城门大开,迎接太平军进城。就这样,太平军送了两万个肉馒头,便轻易地拿下了这座美丽的杭州城。

直到今天,凤山门外太平军蒸过许多馒头的那座小山头,一直被人们称呼为“馒头山”。
第3个回答  2011-01-27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大河,河里有个妖怪,这个妖怪最爱吃人头,只要有人坐船要到对岸去,就必须要给它人头吃。不然的话,妖怪就要把船掀翻,将人淹死在河里。有一天,五十位士兵从那个村子出发,要到大河的对面去,但是,这次妖怪要三百个人头,这可怎么办呢?士兵们只好又回到了村子里,一位老爷爷出主意说:“我有办法了,我们用面捏成人头的样子,再扔进海里不就行了!”大家立刻动手,做了三百个人头,扔进海里,士兵们顺利地到达了对岸。后来,人们把面团捏成一个个圆形蒸来吃,因为用面团做成的人头瞒过了海怪,因此,人们就把这种东西叫做“馒头”。
第4个回答  2011-01-27
大家都吃过馒头吧?那你们知道馒头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给你们讲一讲馒头的来历吧!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大河,河里有个妖怪,这个妖怪最爱吃人头,只要有人坐船要到对岸去,就必须要给它人头吃。不然的话,妖怪就要把船掀翻,将人淹死在河里。有一天,五十位士兵从那个村子出发,要到大河的对面去,但是,这次妖怪要三百个人头,这可怎么办呢?士兵们只好又回到了村子里,一位老爷爷出主意说:“我有办法了,我们用面捏成人头的样子,再扔进海里不就行了!”大家立刻动手,做了三百个人头,扔进海里,士兵们顺利地到达了对岸。后来,人们把面团捏成一个个圆形蒸来吃,因为用面团做成的人头瞒过了海怪,因此,人们就把这种东西叫做“馒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