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平时说话一般是说汉语还是说满语?

如题所述

这个要以具体年代而定,而且要考虑到满语的创制时间。皇太极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分水岭。1644年,清军入关,君临天下,顺治帝成为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任皇帝,所以顺治朝也应加以注意。我个人感觉,可以从满语使用情况与皇帝个人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来分析此问题。
顺治帝以前,应几乎完全使用满语;顺治帝至乾隆帝时期,皇帝平时说话使用满语多于汉语,并且注重汉语的程度逐年递增;(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不仅是个在政治上很有建树的皇帝,并且他本人特别擅长使用汉语,也精通汉文化,用汉语书写了很多诗词)嘉道时期,满语使用的社会大环境逐渐缩小,势必影响皇帝在平时使用满语的情况,平时说汉语应多于满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7
通常情况下是汉语,因为当时的大臣还是汉人多,皇帝已经宗室从小就学习汉语,满语,蒙古语……清朝入关只能是适应大多数汉人的生活而不能让关内的汉人适应他们的生活,所以,清朝的皇帝都通晓汉文,一样的尊崇孔子……但是在写诏书的时候会用满汉两种语言
第2个回答  2011-07-09
顺治之前都是满语,比如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她是不会说汉语的(所以孝庄劝降洪承畴一事基本可判断为胡编乱造),顺治的两位皇后都是蒙古族,还有那位著名的董鄂妃鄂硕氏,都是不会汉语的;
顺治之后由于朝堂和后宫有了大量汉族官员和宫女太监,所以日常以汉语为主了。
第3个回答  2011-07-07
从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到高宗弘历,都通满汉两种语言,后来的那些皇帝就只通汉语了,例外的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生母是蒙古人,所以他还通蒙古语,溥仪同英语和日语。
第4个回答  2011-07-05
早期说满语。
后来因为汉人在全国中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汉人多不懂满语。而满人多少懂一些汉语。
后来也就渐渐转为说汉语了。
但是清朝对汉人和满人还是区分的很开的。
比如汉人见皇帝只能称自己为“臣”,而满人见皇帝称自己为“奴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