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会愉快吗?说明学须有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析疑解惑,互相切磋,共同长进,以文会友,确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 …… …… …… …… …… …… ……

【出处】: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十章》

…… …… …… …… …… …… …… ……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 ……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 …… …… …… …… …… ……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 …… …… …… …… …… …… ……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 …… …… …… …… …… …… ……

【“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 …… …… …… …… …… …… ……

【所涉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 …… …… …… …… …… …… ……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6

 有朋自远方来手抄报初中内容

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2.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友谊。友谊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 友谊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友谊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友谊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友谊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友谊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   
4. 因为时间的有限,生命的短暂,故而人人当将时间视若珍宝。小时候,不知道时间的可贵,在懵懂中浑浑噩噩地抛洒了时间,光阴就在凝神呆滞中滑走,在快乐自足中奔走,等到明白它的珍贵之时,生命已恍过了四分之一。所有的人却都是在年青时就明了生命的可贵之处的,他们用自己所能来穷析时间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爆发出无尽的能量。 
5.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挪易卜生。
6.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培根。
7. 一个好朋友常常是在逆境中获得的。——拉丁美洲。
8. 唯有形单影只的人才知道友谊的充实的欢乐,其他人有他们的家庭。而对于孤身索居、离乡背井的人,朋友就是一切。威拉卡瑟、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泰戈尔。
9. 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奥斯特洛夫斯基。
10.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11. 友谊使欢乐倍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
12. 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拉罗什夫科。
13. 临时结交的人,不能算是朋友。——培根。
14.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弛放,这些不平凡之气是各种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培根。
15. 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的人,根本不值得活着。——德谟克利特。
16. 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培根。
17. 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找和你相仿的人做你的朋友。能如此,友谊才能稳固地成长——西塞罗。

18.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薄伽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