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命运和当时社会的关系

我想知道的是岳飞的死和当时的社会有关系吗,具体说明一下

和政治倾向有关,南北宋的朝堂上有重文轻武的风气。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靠兵变取得的政权,所以历代皇帝和文臣都不信任带兵的官员。宋朝掌管军事的最高部门是枢密院,而枢密院的最高官职是枢密使,宋朝的枢密使绝大多数是文官(这里的文官指的是不常年领兵的官员)担任,这些人对军事多数知之甚少。宋朝的狄青就是战功赫赫且对皇帝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但是却受到了当时的一代名臣欧阳修的排挤,狄青曾经问过欧阳修为什么,欧阳修答无他,只是我们不信任你。当时的宋仁宗想保住狄青,说狄青是忠臣。当时一个大臣反问难道太祖(赵匡胤)就不是忠臣吗?,一句话吧皇帝弄没词了。在这种背景下宋朝(南北宋加一起)时期有能带兵的大臣稍微表现出色一点就会被朝廷冷藏甚至杀掉。
而岳飞受到了当时朱程理学的影响是个愚忠的人,成天高喊要接回二帝当时的皇帝肯定不痛快。为了自己的皇位就非得杀死岳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0
宋代的社会风尚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婚姻、丧葬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首先从物质生活来看,宋人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真宗朝宰相吕蒙正喜食鸡舌汤,他朝必用,以至鸡毛成山[3 ] 。宰相蔡京喜吃鹌鹑,每一食羹即杀数百只。有一日他集僚属议事,留他们吃饭,单蟹黄馍头一味就费钱达一千三百余缗[4 ] 。

与上述奢侈的社会风尚相反,岳飞在物质生活上却以“奉身俭簿”(10) 著称于世。自言“平居服食器用,每安于弊陋”(11) 。史书也记载他“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己,不求华巧”( 12) 。岳飞位至节度使, “真俸厚甚”,加之高宗不时重赏,收入甚丰,但他在物质生活上却自奉菲薄,这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殊为可贵。

在婚姻和男女生活上,宋代是一个纵欲声色的时代。对此,岳飞也是背世俗而行之, “不喜声色”。据文献记载,岳飞一生只结过二次婚。第一次娶汤阴县程岗村刘氏为妻,生岳云、岳安、岳雷。建炎元年(1127 年) 岳飞留妻在家乡侍母养子,自己随高宗赵构投身到抗金斗争。后因汤阴沦入金人之后,刘氏在逃离中失散,岳飞屡寻毫无着落,乃于建炎三年(1129年) 在宜兴另取渔家女李娃为妻,以侍母养子。此后,岳飞一直没有纳妾蓄姬之类的事。据文献记载,川陕宣抚使在岳飞驻军鄂州时,曾以二千贯钱在当地买了一个美貌年青的“士族女子”;“饰以金珠宝玉,资奁巨万”,遣人送给岳飞为妾,但被岳飞婉拒退回。这种举动,在当时也可以说是骇俗惊世之举。“见女归,益敬服,以为不可及” ,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丧葬上,宋代盛行厚葬,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普遍如此。深受儒家传统伦理观念影响的岳飞,自不例外,将丧事视为致孝之本。他认为:“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纟至之制,面颜有面见,天地弗容。”因此,必须“克尽事亲之道”,奉行厚葬。史载绍兴六年(1136 年) 四月岳飞葬母“仪卫甚盛,观者填塞,山间如市”。

当然,宋代的社会风尚远不止这些,如社会上盛行的重文轻武、崇拜佛道等等,都在岳飞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岳飞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令人称道的思想品质(或者说是闪光点) 。

可以看出,岳飞优秀的思想品质远不止这些,如他不近女色,爱情专一;自奉俭薄,勤俭持家;克尽孝道,严于教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并应加以发扬光大。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岳飞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如迷信佛道,葬讲风水,提倡妇女死守贞节等,这是岳飞思想的阴暗面,应该加以批判。但我们绝不能借此否定岳飞思想中积极的东西,而荷求于古人。

由此可见,可以说岳飞很大一部分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大宋王朝气数已尽,即使没有秦桧,还会出现张桧、李桧,哀莫大于心死,整个社会如此,国家必亡!
第2个回答  2011-04-20
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在体会到前朝武将势大对自己王朝的危害,所以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也极重文抑武。后世宋朝各代皇帝和大多文臣都不重视武将,这导致对外政策的软弱性。到赵构时,偏安一隅,对北方有很深的恐惧,对志在收复北方,迎回被俘皇帝的岳飞,也让赵构不爽。最重要的一点,岳飞干预朝政大事过多,犯了大忌,招致赵构猜疑。这和岳飞的最终结果不无关系。
可以参考一下: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0/1024_2665_844743.s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4-20
岳飞枉死风波亭。皇帝的无能与对他的不信任,是根本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