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学习?

如题所述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家长须尽可能地多了解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上课是否用心?做作业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应该做到五点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2.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过度干预、过度指导、过度帮助。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4.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5.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
第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第九,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
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7
这位朋友,您好!

推荐给您一篇文章: 家长如何管理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家庭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我们费尽心思,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为的就是孩子能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也许,以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教育今天的孩子,期望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获得成功,是教育中的永恒矛盾。所以,家长必须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教育现代的孩子。
一、 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形成一个好习惯。” 对家长来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最重要的途径应该是在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准时准地完成作业。 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切不可因为一般的原因而改变它,应该让孩子感到完成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作业的地方应相对固定,经常变动地方不利于孩子安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 改掉粗心的毛病 粗心是孩子比较普遍的毛病。为了正面防止,需注意让孩子少用橡皮擦,更不能有撕本子的习惯。做作业时,不能因为在家里就随随便便,做做停停,要像上课一样严格。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
3、 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 在家做完作业后,要让孩子整理好课本,不能让孩子习惯于皱巴巴的课本。在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的基础上,还应让孩子学习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随着孩子年龄特征的变化、学习的深入程度,学习习惯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所以家长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随时随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观察得仔细、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灵活,所以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对自己的有兴趣的事十分用心,这是家长都能观察到的。比如:爱好画画的孩子不用家长布置任务,自己就画来画去,不知疲倦。如果稍加赞许和指导,进步就更快了。
因此可知,寓教于乐,培养孩子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实在太重要了。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数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比如买东西找零钱时,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讲述与小朋友玩儿的过程,就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只要家长用心指导,把生活与学习巧妙结合,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孩子强化学过的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 与此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孩子的学习。 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年代开始,人类对信息的传递逐渐穿越了邮递、报纸、电台、电视等历程,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以其广泛性、主动性和大众传媒占据绝对优势。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内外学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书本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为日后走向社会,适应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懂电脑、用电脑是学生的必要技能,那种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家长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正确引导,不能一禁了之,等闲视之。
家长要多学习、多实践,成为网络行家。一位先人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要对孩子真心实意的负责,必须要费一番心血。北京的一位网虫母亲——曲兰,把一位热衷玩网络游戏的退学中专生教育成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她把孩子的成功归结为利用互联网学习,发现并挖掘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她的成功经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家庭的网络教育成为青少年发展的重头戏。在国内学校教育普遍滞后于网络发展的今天,需要家长在子女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的更多,做的更多,付出的更多。 适时监督,把握质、量、度。孩子的自制力不足,综合判断能力差,要经常予以正确的引导。家长也要换位思考,只要孩子上网后养成好的习惯,就不必要当专门的监督者,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既当导师,又当伙伴,一起交流。
四、 多方运营——开阔孩子的视野,营造学习氛围。
1、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 卡尔〃威特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它教给人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作为家长,节假日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要带他们出去参观、旅游或者会见有学问的人,让孩子更多的了解世界,也便于开阔他们的思路、陶冶情操,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2、博览群书 卡尔〃威特说:孩子对这个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只有让他博览群书,使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1)帮助孩子选择好书。孩子需要那些与他们的年龄、兴趣及能力相适宜的图书,要与他们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孩子们喜欢图书题材的丰富多彩。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其它方面的读物,如报纸、杂志乃至街头标语、广告、商品说明等等。
(2)与孩子一起读书。在孩子能独立阅读以后,仍坚持同他一起读书。很多专家建议,同孩子一起读书,至少要坚持到他们小学毕业。大部分孩子在几岁以前,其倾听理解能力要比阅读理解能力强,所以,父母为他们念书比他们独立阅读更有助于他们理解书的内容。
(3)让孩子带着问题阅读。父母在孩子读书过程中可先抽出时间,看看孩子要看的书,提一些问题写在纸上,让孩子仔细阅读,然后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既让孩子学到了东西,又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01
我以前在空间里写过一篇“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认识”,摘过来供参考。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认识
1 父母的表率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时间最长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好的心理素质,与人为善、心胸开阔、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勤学上进、勤俭节约等等,父母首先要做到,行动上的影响作用远大于语言上的教育作用。比如,希望孩子尊重父母,长大后孝敬父母,你首先要以身作则,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父母的言行不一对孩子的反作用最大,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会降低,甚至鄙视,对父母的正确教育也会画上一个问号,从而很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影响。
2 教育目的性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种,但目的应该是一个,也就是说教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对物件没有价值上的观念,如果孩子有意破坏一件并不贵重的东西,都要进行批评,但如果孩子无意中损坏了一件很贵重的东西,即使你很心疼,也只能是提醒孩子以后小心一些。小孩或大孩犯了错误,大人会生气,甚至非常生气,真想狠狠揍他一顿,这时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个目的性,目的是教育孩子改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但是绝对不能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大人教育中的错误常常是“把我气得狠狠地揍(骂)了他一顿”,这就是犯了目的不明确的错误,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了,而不是把教育孩子作为目的。再者,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受大人当时心情或情绪的影响,高兴的时候大错不管,不高兴的时候小错就打,是错误的。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一定不要把上次的错误累加到这次。
3 赏识教育
孩子需要大人的赏识,大人要留意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并经常告诉孩子,经常表扬孩子,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的作用。第一,使孩子树立信心;第二,通过表扬可以使孩子考虑到没有被表扬的那些方面的不足;第三,为了得到表扬会更加努力;第四,心情愉快,事半功倍。表扬和批评一样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一样的,是让孩子更好,只要通过表扬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用批评的方式。可以这样想,你今天上班受到领导的表扬,哪怕你明明知道表扬得有些虚,但你仍然会很高兴,一天心情很好,当天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出色。反过来,我今天刚一上班就被领导批评了一通,哪怕我明明知道批评得对,我仍然会很不高兴,一天的工作也没干好,说不定明天还要挨批。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4 儿童的自尊心
孩子(哪怕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孩子一旦没有自尊心,恐怕就很难教育了,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着他的同学(甚至其他大人)的面批评孩子,最好是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的情况下批评,批评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要用有损孩子自尊的语言,比如,你没治了、你还有脸回来、我看见你就烦、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孩子等等。孩子大多都会耍些“小聪明”,大人很容易看穿,但是只要无关大局,不伤大雅,尽量不要点破,而就有很多大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伟大”,次次揭穿,可悲。
5 诚信教育
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就有意不告诉家长,或谎报成绩,甚至修改分数。我可以肯定的说,是家长之过,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导致了这种现象。或者是家长平时没有诚信的表率;或者孩子成绩不好时,不管问题所在,棍棒相加,悲哉。
6 青春期反抗心理
中学生处在青春反抗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一些教育与现实的脱节,并对其扩大化,独立意识加强。这个时期的教育往往最难,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和行为空间。不要管得太死,要给孩子留有思考得余地,父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引导。打个比喻,小的时候,你告诉他这个果子是甜的,可以吃,那个果子是苦的,不能吃。孩子会听你的,只吃甜的果子。大的时候,你同样告诉他,他不一定会相信,他要都尝一尝,你不要担心,一方面告诉他那是苦的,一方面允许他去尝,这就是给孩子留有实践的空间。但是,有毒的果子绝对不能让他去尝,这是原则,有松有弛。这样,孩子有实践的空间,一般不会去碰毒果。相反,只允许孩子吃甜果,酸的、苦的、毒的果子一概不许碰,孩子不辨轻重,误尝毒果的可能性岂不增加。
7 目标适当
作为父母,都望子成龙,但目标要适实,不可过大,目标过大等于没有目标。例如,我们都希望孩子成绩越高越好,比如孩子有80分的成绩,你可以8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目标并不遥远,不管成与不成,孩子会努力争取;如果你以9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很遥远,想着即使努力也难以实现,于是孩子会放弃努力,岂不事与愿违?再者,人都有能力的限制,经过努力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可过责,否则,孩子会怨你不了解他的努力与辛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会放弃努力。
8 与孩子交朋友
与孩子具有朋友式的关系,对于教育孩子是大有帮助的。经常有家长埋怨,孩子与同学之间有说有笑,有说不完的话,和家长却什么话都没有,错在谁?在家长。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最和谐的交谈往往以平等的关系为前提。比如,同事之间可以很自由的聊天,建立很好的关系,但与领导谈话一般要谨慎的多。我们都有这种经验,同样的一句话,朋友说的或是自己很不喜欢的人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如果是建议,朋友的建议可能采纳,而你不喜欢的人的建议难被采纳。如果是批评,朋友的批评,你可能接受,从而反思或改进。而你不喜欢的人的批评,只会使你反感。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批评孩子,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你的教育和批评能否达到预想的目的,效果如何,与你和孩子之间是否具有朋友关系密切相关。比方说,和小孩说话,站着说和蹲下来说效果大有区别,蹲下来使小孩产生平等一些的感受,容易沟通。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沟通中要建立一定的平等关系,包括年龄上的平等。比方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一部分内容没有理解,心理沮丧,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会说,别着急,这部分内容确实比较难懂,爸爸小的时候学这部分内容也是遇到困难,着急的不行,后来老师怎么怎么讲,我怎么怎么考虑,才把这部分内容彻底弄明白。孩子遇到思想上的问题也用类似的办法开导,效果很好。这就是与孩子建立年龄上的平等。大人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要使孩子知道人(包括大人和孩子)都有不足,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这不可怕,只要努力改进,争取进步,就是好的。这样说,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
9 提供有力的帮助
孩子和大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等,需要大人的帮助。这种帮助要切实、符合孩子的心理程度和理解程度,避免空洞的说教,有能力就帮,没有能力就明确告诉孩子你帮不了,再想其它办法,不可不懂装懂,长篇说教,与事无助。帮助孩子要亲临其境,不能想当然。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喻,孩子被大石挡路不知如何过去,你作为家长不能斥责孩子“真没用,这么小块石头就挡住过不来了!”,也不要站得远远地说“过来,过来。”。我认为,有能力你就把挡住孩子的石头搬走;或者,帮助孩子越过去,伸出一只手或一个指头给孩子,使孩子增加信心,一个指头的作用远大于一大堆空话的作用。再者,引孩子绕过石头,然后让孩子回头看看,石头确实已在身后了。孩子遇到的困难,不管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有的家长,孩子学习上有些吃力,问难一些的问题时,能够耐心指导;但问到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过于简单)时,横加斥责,几次过后,孩子再有问题不敢问了,小问题逐渐积成大问题,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大人后悔莫及。
第3个回答  2015-09-17
1、家长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家长要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2、要经常鼓励孩子,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说令孩子灰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当免即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然不能一味地夸赞,否则小孩子会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感觉,对今后与同学、同事相处是一大弊端,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受点委屈,在家受委屈总比在外受委屈强吧!

  3、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这话可以这样想,但最好不要对小孩子说,他们理解不到这种程度,不妨换个语气,如"这道题既然会就要把它做对,要不然老师以为你不会呢!没准老师会以为你是一个笨小孩呢!要抓住重点,小学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也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如马虎一道题罚做5道,再马虎再罚,让他不敢马虎。

  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机可乘,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

  4、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却不爱学或学不进去要强!

  但事先要和他讲明,要么选择一直学,爱学进去不学进去,严密选择学40分钟,玩30分钟。如果在40分钟内学完该时段所学科目,如20分钟就学完,而且做的很不错,那就玩50分钟,把剩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家长千万不要吝惜玩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玩应该是第一位,学习是其次!玩的时间要和学习的时间差不多!

  5、可以不必在学生身边看着他学习,给他40分钟,让其自己想,不管会不会,都只有40分钟,之后再帮他检查,给他讲他不会的。

  不要一发现他做错就给他纠正,让他独立做完,自己先检查,认为无误后,再给家长看(锻炼独立)。

  6、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进屋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上或离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拿本书知识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7、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看着他!

  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

  如果你向一位大学教授请教,你是希望他和颜悦色地给你讲解呢?还是希望他一味地挖苦讽刺呢?孩子与你一样哦!

  当然这也只是我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于这种教育方法,只要找到好的,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么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大放异彩!
第4个回答  2014-01-06
孩子首先应该着重于引导,而不是管教,管教是一种过于严肃和严厉的词语。如果孩子比较老实,则老师就可以严厉些,家长则可以表现得平常些,并且起到安抚孩子内心的作用,一但老实的孩子把家长当成了真正的心灵归宿,并且家长善于引导,则孩子比较难偏离轨道。如果孩子不老实,很调皮。首先一个小孩子调皮基本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引起注意,想得到重视。这种孩子通常有很强表现欲,但是骨子里有一点自卑。因为他们对“长辈”这类人其实是带有一种敬畏的。可是他们的性格有一种占有欲,就像有些小狗看见主人抱其他的小狗都会搞怪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样子经常是很顽劣的。
这样的孩子,通常没事的时候老师家长应该表现出对他很感兴趣的样子,并且某些小事上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例如他们想买吃的,玩的,只要事情不大,尽量满足。但是如果在一些事情上犯了错误,一定要严厉职责。在职责的时候,应该多说,而不应该上去就打或骂。说什么呢,说一些道理,然后要表现的对他很失望。接着就停住,让他自己一个人待着去,吃饭可以不叫他或随便叫叫他,保持一种相对冷漠的态度。第二天,也是一样,即便他们可能还不太会“思考”这样反常的态度通常会让他们很纠结。他们会有一种宁愿被打被罚,也不愿意冷战的感觉。然后,不过1天,情况好的,就会着急,主动来跟你“搭话”。这个时候可以把话题往他的错误上引导,成功引导并且他有一点懊悔的态度以后,就可以讲一些语重心长的话了。但是仍然保持一定的冷漠,知道他主动认错。这里要注意一下,认错,不一定是口头的,可以看行动。作为父母,你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了孩子就自然会知道他们是不是处在一种很懊悔,很抱歉的状态。然后伺机让他们自己对他们之前的错误做一番总结。这个时候,可以慢慢恢复以往对他们的“兴趣”和尊重了。管教一个人,通常是施以武力的惩罚让他知道“你(代表家长、学校、公司、公安、法律)”的厉害,尝到“做坏人”的苦头,不敢做坏人;而引导一个人,则要善加利用“重视、关注”让他知道“做好人”的好处,尝到“做好人”的甜头,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人。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带孩子是一个事业,你可以选择方便地用武力来限制他的行为,但是你永远限制不了他的思维,或许总有一天会爆发的。你还可以选择用全心全意的爱跟重视去引导他,发现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向往着美好,从而让自己越来越好。也许在引导的过程中,你会很麻烦。但是,孩子可以一天一天真正地变好,从里到外地变好,这也很激动人心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