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横行的古代,诗词人怎样做到押韵?

如题所述

不用楼上说得那么复杂
上古时代,大概比较复杂,也不太统一
到了后来作诗被引入了朝廷考核,后来更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就逐渐产生了全国统一的韵书用来作诗押韵。
最早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唐朝将其精简整编为《唐韵》,正式作为朝廷考试和读书人作诗的标准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所以一直到1949年以前,作诗押韵都是以唐韵为基础的,不管朝代和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只不过后来使用的韵书是宋朝人编的《平水韵》,这是根据唐韵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现在专业人士写诗还是根据平水韵而不是汉语拼音。
平水韵只是对唐韵做了一些合并和编辑,并没有做字词的改动,所以从南北朝一直到1949年以前,诗人们写诗用韵都是一致的,细微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4
  据语言学专家介绍:“地方方言是因为地域不同形成的语言变体,是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方言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移民、发展变异和民族融合。”从历史的纵向看,汉语发展史可分为:远古;上古(战国、秦汉) ;中古(隋、唐、宋) ;近古(元、明、清)和现代等五个阶段。 但我个人认为,现代以普通话的确立为分水岭,汉语言已经产生较大转折,并已使方言也同样产生变异。而从汉语现存的方言看,八大方言区有七个是在南方,并且南方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代发音。
  这是由于我国北方地域宽广、平坦;历史上经常被外族统治,而且经常战争,如金国(曾统治中国北方100多年),蒙古,清朝等改朝换代战争都以北方为主要战场。因此在北方地区,民族融合和人口的频繁迁移造成古代语言及其发音因交流而出现较大变异。所以北方方言覆盖范围很大,而且是各地区方言和外族语言相互混合的产物。我国现行使用的普通话即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其语音就和古代非常不同,声调就只有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弃却了入声和一些细分的声调。
  南方则因为多山多水、交通不便,战火的蔓延不但可以得到有效的阻隔,同时也容易出现战火较难波及的山区穷谷。北方因战火而逃难的人们也容易找到适合他们生存的“桃花源”,因此,南方即便是战争也不会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所以,通过历史上的几次人口由北往南的大迁移,如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使这些地区保留了很多古音。就临海周边方言,基本上也保留了中古,甚至是上古时期的语言与发音。好些专家也认为浙东的方言是以唐音为基础的。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称“筷子”为“箸”、“锅”为“镬”、老年妇女为“老孺人”、老年男子或丈夫为“老倌”、玩耍为“嬉”、“好的”为“诺”等等,都是中古、上古时期声音语言的保留。

参考资料:http://www.zzypa.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55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07
现在的闽南语和广东话都是古代中国的官方语言而且都是押韵的。用这两种语言念《诗经》押韵率达到百分八九十以上(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语言学家统计出来),而现在的普通话不到百分六七十。这两种语言本身就很押韵的!。
第3个回答  2011-05-04
有词谱韵谱,而且不同的方言区也有自己特别的词种如《莲花落》等
第4个回答  2011-05-04
从小背诵四书五经,熟读诗书,又有斗文的风俗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