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说普通话为什么古诗那么押韵

如题所述

古时候,的确没有普通话,但是有一种官方话。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我们小时候学习汉字用的字典里,在注音的时候,除了现在的字母拼音之外,还有一种拼音:类似“ㄚㄛㄜㄠㄚ”这些标志,这些就是汉字在字母拼音出现之前使用的同一官方拼音。文人在学习文字时,已经排除了当地的方言,全部就使用这种拼音拼出来的发音。自然就能在作诗的时候让诗押韵。你想啊,无论它们每个字母发音是怎么样的,只要是同样的韵母,那么就能押韵了不是?就像金庸在写《碧血剑》的后记时,在写袁崇焕的一些故事时,就说袁崇焕作为广东人,到北京去见皇帝,如果操着满口的“几大就几大”之类的方言,皇帝能听懂才怪。所以,在古时候,士族和世家大族中,也就是文化人之间,流传着一种统一发音的官话。这是没有接受教育的庶民所不懂的。这种官话,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了。就像《红楼梦》里,林黛玉薛宝钗她们玩对诗游戏的时候,从格子里抽取韵脚,有什么“十三元”的韵脚之类的说法。就是我说的那种语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3
非也!我们见到的古诗都是精挑细选,尽量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古韵跟今韵还是挺大区别的。拿“纸”字说,今音zhǐ古音应当是jǐ,“时”今音shí,今音“xi”今音i,古音有可能是ei。“说”今音shuo,古音应该是xue,等等。如你所见,这些跟某些地方的方言很接近,那些说古韵跟今韵差别不大的,多半是普通话不标准的某些地方人。差得多好吧。只有一些宽韵如一先韵这一类,才跟今天差别不大,当然也有区别。古代分得那是相当细。正如今日的普通话,古代也有主流的语种,据说是闽南话,是为官话。是古诗词韵的根本,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就看韵书的部数就知道差别大不大了,拿诗韵讲,平水韵106部,新韵14部。这么大变化,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就没看出来,反说古韵好用。多找几首古诗,用今天的普通话读读试试吧。谁能给我读出平水韵,我才佩服他,不然都是渣,会用又怎的?不会读你跟我说它美在何处?反正我用普通话读各种别扭!追答

比如这么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满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首古今都押韵。但是押不同韵部。古代是jī,现在是zhī

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但是用现代普通话读一下,“回”字明显是不押韵的,还有“出”现在是平声,用在哪里明显也不对。但是古代如果“回”读huái是不是就押韵了呢。而且“出”有可能是读qu,为入声字,是归仄声的,这样看的话,它就没一点毛病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31
也有不押韵的,但是你用粤语读,基本上就明白为什么不押韵了
第3个回答  2017-12-03
押韵问题是古时传下来的 ——
第4个回答  2017-12-03
古人就是古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