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准备跳槽找工作,作为一只入行以来从三四五线中小创业型公司到一二线大厂大大小小面了30+场的产品狗,经常能收到其他PM朋友关于询问“面试都问哪些问题?该怎么答才最好?”等面试相关的问题。恰好我之前就有在每次面试时都记录下相关问题并回家以Excel形式总结复盘的习惯,其实面多了就会发现对于产品岗而言,对于95%的公司而言,问题类型无非就那么几种,提前准备好回答思路(套路)和表达技巧,斩获offer的几率会直线上升。
注:以下面试题仅针对1-3年工作经验的PM而言,对于再往上的高级产品经理并无太大意义。而对于应届生/转行产品助理而言,面试提问与1-3年PM遇到的问题差别不会很大,可能会出现一些逻辑思维&产品设计实战题(下篇文章最末会补充),故依旧可作为参考用。
一、面试前的准备
面试前,我要对接下来即将要面试的这家公司进行仔细了解吗?
我面试的是产品助理/专员岗位,听说写一份竞品分析报告&PRD更容易打动面试官从而拿到offer,我需要准备吗?
先说结论:针对这两个问题,我的建议都是,否。因为对于大多数应聘初级产品经理/产品专员/产品助理的面试者而言,简历基本以海投为主。这意味着你没有太多时间对每家面试的公司都一一做好详细的了解准备。另一方面,对于公司而言,它招聘的目的是找到“能够胜任该岗位/表现出有潜力胜任该岗位”的人才,而非“我对贵公司的产品真的很感兴趣”的求职者。而对于初级产品经理岗位而言,大部分企业的招聘诉求并不在于对行业及产品的理解有多么深刻(当然有相关背景最好),更多在于性价比以及产品基本功(便宜、上岗就能马上做事的)。简而言之,面试前对每家公司的产品、战略、市场等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的ROI(投入产出比)并不高。
你所认为的准备,很可能只是徒劳。
一些有心的面试者常常会在面试前搜该公司的官网、新闻,下载APP等产品进行把玩分析。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帮助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更具谈资,也可以给面试官留下认真细致、知识搜集能力强等正面印象。遗憾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对我们拿到offer起到多大的实质性帮助。原因在于,第一,许多企业的招聘信息都是由HR挂在招聘网站上的,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HR对岗位的实质招聘要求并不能清晰理解,所以你会发现在BOSS直聘、拉勾上搜索【产品经理】,许多岗位的职位要求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因为HR也不知道公司要招的【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只能去其他公司的JD上复制粘贴然后发布招聘需求。有些HR甚至连这个岗位是前台中台还是后台的不清楚,发布岗位是APP产品经理,求职者屁颠屁颠跑过去聊了聊才发现招的是工具类型产品经理;求职者下了公司的APP,准备了半天产品痛点及优化方案,面试时才知道岗位要求是做后台支撑——这种情况绝不少见。第二,对于公司而言,它招聘的目的是找到“能够胜任该岗位/表现出有潜力胜任该岗位”的人才,而非“我对贵公司的产品真的很感兴趣”的求职者。即使你对公司的产品业务市场都有详细了解过,面试时相谈甚欢,最终决定是否录用依旧是看你个人的产品能力/潜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试前可以对这家公司一无所知!这样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都极其缺乏!最起码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做什么的,产品满足了哪类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的什么样的痛点需求,这一点必须要有所了解。方法也很简单:搜一下官网,查看下大致的官网产品介绍心里就有数了。
2. 别再浪费时间写竞品分析报告/PRD了,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条主要是针对应届生/转行人士这类0经验产品面试者所说的。知乎上的许多转行贴都会说“一份准备充分的竞品分析报告会大大加分”,事实上,大多数新手小白撰写的竞品分析/产品分析报告甚至PRD等文档基本上都是不过关的,在经验丰富的面试官看来甚至是漏洞百出。除了在【态度认真】上有些加分以外,没有特别大的用处。平时自己写写当作基本功练习就完事了,除非你投递的公司数量极少而且都是你非常想要去的目标公司,否则花大量时间针对面试公司去撰写产品分析报告,太浪费精力。
总而言之,在面试前,只需要对公司产品及业务模式了解清楚即可,并且尽量找到与过往的工作经验相契合的点。
二、面试常见问题
在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十家公司面试后,我把遇到过的所有问题都汇总成了表格形式并做了分类,按照出现频率进行排序。下面列举了绝大多数产品面试时必问的问题,负责任的说,如果能把这些问题全部准备好,拿到offer的几率不会低于60%。
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1-3分钟内即可。太短显得工作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过长则会让面试官听的厌倦。主要介绍下自己的姓名、年龄、毕业院校及毕业年份(觉得毕业学校太一般就直接略过吧)和工作经历。重点在于工作经历的描述——这是面试官对于你的基本工作能力第一印象也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感觉,为后续对你能力评估定基调。
工作经历描述:主要讲你担任的角色、负责的业务线/产品/模块、产品简介、干出的成绩,如果是前台产品最好举数据说明。例如:“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我在杭州XX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主要负责XXX移动端的0-1/迭代优化。这是一款B2C生鲜电商产品,主要业务模式是XXXXXXXXXX。现在这款产品的下载量是XX万,日活XX,每月GMV大概是XXX万,平台转化率大概是XX%。同时也参与过部分后台系统模块的搭建设计”根据不同的行业,产品核心数据指标也会不同。电商类产品重点突出流量、转化率、GMV、SKU/SPU等数据。
2.你们产品对比竞品的核心优势&竞争壁垒&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主要考察对自己做过的产品大方向上的理解能力和项目真实性。产品优势可从这几个主要角度阐述:产品功能、市场、渠道、运营、价格、服务、资金、差异化。挑两三个核心优势来说即可,坦白地说,市面上大部分中小公司的产品做出来连产品经理自己都忍不住想吐槽,迫于老板/运营/市场/客户的意见又不得不这样设计,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家产品的优势的时候,就往差异化上靠。用户群体差异化必然会导致功能设计上有所区分,但是要合理的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差异化设计。如果连功能都和竞品几乎一模一样的话,那就在其它几个方面上找找是否有优势。比如公司原先做的线下市场,积累了很多线下老客户可以随时转化成线上客源;比如公司有强大的地推团队,可以在前期迅速抢占市场...当然,最好是能够举出产品设计上的优势,毕竟是你设计的需求功能,最能直观体现出你对公司的价值。
3. 简单介绍下你们的产品&盈利模式&用户画像&需求使用场景
按照核心业务流程泳道图模式介绍下即可,在跨行业面试时注意避免使用过多专业名词(面试官可能听不懂导致沟通体验极差)。从用户需求点出发(为什么要用你们的产品),介绍核心业务流程以及产品对象(一般为用户、平台、商家等)所做的事。可在最后补充下盈利模式,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简洁但不要过于简洁。
4. 项目细节
一般而言,在问完第3个问题后,接下去会对你之前的回答内容进行延申展开提问,主要是问一些项目细节相关的内容。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千差万别,问的问题也会有很大不同。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的回答模板,平时的积累和复盘总结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在表述的时候,回答好是什么(what)、为什么这样做(why)、如何做的(how)基本上就OK了。
例如,之前我在面试的时候在项目细节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如何进行资产风控的(租赁行业)?回答思路就是:第一、我们的风控措施有如下几条,XXXXX;第二、后来我们通过XXXX发现,在XXXX上采用第三方征信接口调用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于是我们评估了下XXXXXX,最终决定XXX;第三、最后我们决定XXX,碰到了XXX困难,最终通过XXX,完成了XXX的目标,数据是XXX...
5.你做了哪些功能/需求/这个功能是你想的吗/最有成就感的功能?
这个问题占据的比重极大,也是最需要认真准备回答思路的一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并不难回答,提前准备好1-2个功能模块即可。例如优惠券系统、风控模块、特色功能模块等。注意这个功能/需求不能太简单,否则无法体现出个人能力。尽量与竞品或已成熟/人尽皆知的功能做区分,否则会被认为是一个只会抄袭的行走的Axure。例如拼团,即使你是一模一样原封不动的抄的拼多多,你也应当结合你自身的用户需求和现有资源做出改变。
”我其实并不care你做的东西是什么,我更在意的是你做之前的思考,你做的时候的思路流程。“
这句话是我最初入门的时候,面试完美团和新浪微博后和面试官交流后得到的最有启发的一句话。对于面试官而言,TA根本不在意你做的功能是什么,只要你正常表述清楚即可。TA更想知道的是,通过你在做需求/功能的过程前、中、后的思路及执行,对你的产品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
我个人其实并不喜欢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扯什么方法论,例如STAR法则、SWOT分析、用户体验五要素等等...这些在我看来大部分都是一些盈利机构为了吸引流量强行扯上的方法论及名词概念。但是在这里我想破个例...因为这个方法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实在是......太TM好用了。这就是4W1H法则。
简单来说,我更宁愿将它简化成2W1H原则,即这个功能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why)、怎么做的(how)。
如之前所说,在做需求/功能的过程前、中、后三个阶段,我们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回答。
做之前: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不解决会带来什么影响?满足了哪类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样的需求?竞品是怎么做的?竞品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实现?用户的本质需求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现有的资源能否满足?最重要的,我们做这个需求的投入产出比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做之前需要考虑周到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需求分析及挖掘(也包含了部分竞品分析)的基本功能力。
what:这玩意大概应该是个什么样?
做的过程中:
why: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开发实现起来有没有难度会不会影响项目进度?用户对这样的产品设计会不会有槽点?...
how:我该怎么做,才能设计出在当前条件下能够最优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做之后:
what:这个功能跟我之前设想的一致吗?后续可以往哪个方向上规划?...
how:这个需求做完了,怎样评估它的效果?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能够复用的设计?吸取到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上线后的数据如何追踪分析?出现问题要怎么解决...
做产品经理这一行已经十年了,从毕业时候被人面试入行,到现在一直在面试别人,总结一些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产品经理的面试,基本上是按照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以及对应的职级要求来考察候选人的素质的。所以,社招和校招本身要求是不一样的,而社招不同级别、不同岗位,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总结下来,我自己在面试中对于不同级别考察的点主要是下面这些:
【校招产品经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想要做产品经理,一是因为这一行发展快、薪水高;更重要的是看似没有门槛要求,没有哪个大学有产品经理这个专业,好像产品经理的招聘JD里面,也说不清楚硬性指标要求,很多都是软素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应聘产品经理。每年在校招中,我们都收到大量的简历,在面试中大家也会很虚的说,我觉得我适合做产品经理,但是为什么适合,多数都说不出来。
在我看来,校招的产品经理,确实会考察软素质比较多,产品经理是个实践性的岗位,很多的经验、方法论都从实践的试错和迭代中来,对于一张白纸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考察的专业的点。所以校招我们会主要关注:
兴趣:对互联网是不是有热情,对新鲜事物是不是充满好奇心,有想要优化或者改变现状的想法和探索精神。通常会通过询问『你平时喜欢用什么互联网产品?』『你觉得这个产品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会怎么优化这个产品?』类似的问题,虽然很简单,但是从候选人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说,喜欢及关注互联网产品。另外,其实针对他实习经历、哪怕是以往的社团工作等也可以问出相应的部分,在他参与的项目中,是不是能敏锐的洞察到现存的问题和优化空间,也是很关键的。
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管是否有过互联网相关的经验,我们通常在校期间都会参与过社团活动、学术项目、实习等相关实践工作,面试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就其中一两段经历与学生进行展开探讨的,会关注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理解目标、基于目标如何分析拆解定位问题、如何推进执行、如何衡量最终的效果等完整的循环。这套循环并不只适用于互联网公司,其实在很多项目中都是类似。所以很多学生会担心,我没有互联网经验怎么应聘,我自己当年就没有任何互联网经验,就是靠和面试官讨论自己对实习的项目的理解得到了认可。当然,现在年代不太一样了,基本上学生们有志于此的,或多或少都会做好相应的储备,坦率来说,我们确实也会开始考察你是不是有实习经验,至少说明你对这份工作还是有所准备的。当然,实习经验并不是硬指标。另外,也有面试官会现场出题,用一个互联网产品或具体功能模块,让你思考相关的问题,也是为了考察你的一整套能力。
软素质:软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考察的会很多,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沟通和表达能力是非常必须的!!!这个决定了后续你在工作中,是否能够很好的和他人配合、推进项目的落地。同理心也是产品经理一个比较关键的点,面试官有的时候会问你跟身边人的关系,从而考察是否在理解他人方面有优势。另外,抗压能力等也是需要考察的方面。
总得来说,校招的产品经理,看似门槛低,但是要求还是很高的。因为每年的校招,各个公司基本都会集中去招聘,尤其是互联网大厂,投递简历的人数不胜数,每次通过简历筛选-笔试-群面-大概3轮的1v1面试,每一轮都会筛掉大批的人。所以,不要心存侥幸,面试官能力再差,见了那么多的人,也是能对比出来好坏的,所以有的优秀的同学可能会被误伤淘汰,但是真正能留下来的,至少是这些候选人中在当前阶段非常出类拔萃的了。所以,如果真是想要入这行,平时还是要多思考、多积累、确实建议有一些实习经历,让自己深入理解这个行业,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还是会有所帮助的。
【社招产品经理】
对于社招的产品经理,硬指标上基本上从2个维度来考察,一个是岗位契合度,一个是职级契合度。
岗位契合度:产品经理在平时工作中,还是会有方向侧重的。比如有的人偏功能设计、有的人偏策略、有的是商业产品经理。在侧重的端上,PC、APP也有所不同。所以公司在选人的时候,肯定尽量是有相关经验的,这样上手比较快,所以大家在投递简历的时候,也要想清楚自己后续所要专注的方向,同时在工作的积累上,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做专才、还是全才。
职级契合度:互联网大厂基本都有自己的职称评定体系,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对于一些等级来说还是有对应关系的。粗略来说分为以下等级和考察点:
初级产品经理:偏落地执行,这种基本可以参照校招的考察点。稍微高级一些的,重点关注是否能独立完成产品循环的设计和落地,在面试中可能会考察你的具体设计能力和基础的判断力。
高级产品经理:基本上能独立负责一个子方向的目标制定、拆解及落地,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通过你的经验或一些问题的探讨,考察你对于所负责事情的目标的理解、如何进行目标的拆解找到关键路径、如何落地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更多是平铺直叙,建议要想清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价值如何,尤其对于在一个成熟产品线的同学来说,要考虑你来做这个事情和其他人做这个事情,差别是什么,你为这个产品带来了什么不同的价值,这个阐述清楚了,会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
资深产品经理:基本上能独立负责一个复杂的业务方向或多个方向。在这个级别,除了考察对于方向的理解、目标制定拆解落地等,还要考察的是你对整个行业、业务的理解和判断,你所负责的事情在行业是什么卡位、对业务的价值是什么,都需要有更深刻的思考。很多人到了这个级别就卡住了,因为我们更擅长的是执行和解决短期问题,但是有更高的格局和思考,确实是件比较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平时在招聘的时候,确实很难招到这个级别比较优秀的同学,所以如果你达到了这样的级别,可以说还是很稀缺的能力。
产品架构师&以上。。(超纲了,不会):但是我理解,到了这个级别,也不用参加基础的面试了,基本上是大佬们论道了~~以及你的行业口碑、人脉应该足以支撑你找到一个好工作了,估计也不需要来知乎看经验贴。
在这些岗位要求之外,社招仍然会考察很多软素质。前面提过的沟通能力、同理心等等已经是比较基础的了,抗压能力反而很重要,因为随着你职位的提升,尤其是社招职位,都希望你快速为公司解决问题,如果你玻璃心、不能受苦受累,没有哪个公司会愿意为你的脆弱买单。另外,你为什么离开上家公司,也是会重点被关注的点,现在很多的人换工作换的比较多,不管由于什么原因,你的下一家公司一定不希望它未来也成为你简历中一个短暂的过客,所以大家在换工作的时候,也还是尽量谨慎,多为简历加分、少减分。
以上就是目前想到的,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