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有什么特征!

如果是检查是做X光还是B超或其它检查,费用大概多少(广州为例)?谢谢!

胃癌

1、胃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胃位于腹腔的上中部,上连食管,下接十二指肠,与食管相延续的部分称作贲门,与十二指肠相延续的部分称作幽门。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的血液供应来自腹腔动脉,同名静脉将静脉血收集回流至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胃受内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支配,包括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胃的淋巴回流至胃周围的淋巴结,一般将胃周围的淋巴结按解剖位置分为16组,患胃癌时,这些淋巴结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部位。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执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2、什么是癌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果细胞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并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那么就称这种细胞为恶性肿瘤细胞。
上皮性的恶性肿瘤细胞称为癌细胞。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增殖,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非原发部位继续生长)。
为了方便,通常将恶性肿瘤称为癌症。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恶性肿瘤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他处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并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3、什么是早期胃癌?

前面已提到,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肿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淋巴结转移与否。此标准是日本内视镜协会于1962年提出的,现已普遍采用。
在早期胃癌中,癌灶最大直径小于1厘米者,称小胃癌;癌灶最大直径小于0�5厘米者,称微小胃癌;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者,称一点癌。�

4、什么是进展期胃癌?

如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转移,称为进展期胃癌。

5、胃癌扩散是怎么回事?

扩散是非专业用语,实际上是指胃癌发生了向邻近组织器官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胃癌通过浸润和转移可以直接蔓延到大网膜、肝、胰、食管、横结肠、十二指肠和脾。胃癌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引流的淋巴结;可以通过血道转移至肝、肺、胰、肾上腺、骨、肾、脾、脑、皮肤、甲状腺、扁桃体及乳腺,其中以肝转移最常见;还可以发生腹膜种植性转移,种植转移累及的器官依次为卵巢、膈肌、肠、壁层腹膜、胆道及盆腔,胃癌种植转移累及卵巢者称为库肯伯氏瘤。�

6、我国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75岁以后,女性80岁以后,发病率反而降低。我国上海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47�1/10万~63�2/10万,女性为20�1/10万~24�8/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和第2位。根据我国1990年部分市、县肿瘤死亡率统计,在市区,胃癌死亡率居第2位,在县城,胃癌死亡率居首位。�

7、胃癌有哪些病因?

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即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的其他疾病。这些因素可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1�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1)腌熏食品
胃癌高发区的居民多喜食烟熏的肉干、咸鱼或蟹酱等。高盐的腌渍食物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熏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有代表性的是3,4�苯并芘,3,4�苯并芘可以引起胃部肿瘤。
(2)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
许多研究证实,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病人或胃癌高发区人群的显著特征。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胃内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维生素A可以防止上皮组织癌变。新鲜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胶体,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致癌物的作用。所以,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3)饮食中掺入滑石粉
日本人喜欢在粥中掺入少量滑石粉,使之在进食时有滑爽感。据研究,每克滑石粉含有370万条石棉纤维,而石棉纤维有诱发胃癌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日本人高发胃癌可能与此饮食习惯有关。
(4)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
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常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而且在其胃液中能检出杂色曲菌、黄曲霉菌、构巢曲菌等霉菌,这些霉菌产生的杂色曲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可以诱发胃癌。
(5)喜吃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
研究发现,喜吃烫食、进食快和三餐不定时,都容易引起胃粘膜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2�环境因素
根据全国胃癌综合考察结果发现,胃癌高发区常集聚在火山岩地带,饮用水中镍和钴的含量高,而硒的含量低;胃癌低发区常集聚在石灰岩地带,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前者相反。研究表明,镍和钴等元素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硒则有抑癌作用。
3�遗传因素
胃癌有家族聚集性。虽然同样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可以使共同生活的家人产生对某一疾病的易患性,但这种易患性通常表现在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中,很少见于共同生活的夫妻之间。这表明除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外在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肯定还存在着遗传因素的作用。
4�胃的其他疾病
某些胃的良性疾病为胃癌的发生提供了很直接的前提条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低下或缺乏,使得胃内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含量升高。这种细菌参与内源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而这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可以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什么是胃的癌前病变,

8、胃有哪些癌前病变?

胃的癌前病变,又称癌前期疾病,是指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疾病或临床状态,那么患胃癌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胃的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1�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证明,胃粘膜内的壁细胞萎缩,胃酸分泌量减少,有利于胃内硝酸盐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繁殖,从而促进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内源性合成,这样就增加了胃内致癌物的浓度。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物与胃粘膜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2%�7�1%。
2�胃息肉
统计资料表明,胃息肉的癌变率为0%~50%。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炎症性息肉。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且广基无蒂者,因其易于癌变,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3�胃溃疡
实验证明,溃疡周围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在反复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中,再生的上皮细胞易遭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发生癌变。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上皮表面的脂蛋白层,从而降低了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其次,在切除了胃窦后,胃泌素分泌量减少,大大削弱了胃粘膜上皮的营养和屏障功能;另外,胃窦被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使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浓度增加。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统计资料表明,残胃癌的发生率为0�5%~6%。�

9、如何预防胃癌?

胃癌是多因素致病多阶段发展的疾病,分析多数西方国家近30年来胃癌发病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可以提出一些预防胃癌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广泛应用冷冻保鲜贮存法。
2�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
3�多食牛奶及奶制品。
4�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5�增加肉类、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6�改善粮食保存方法,不食用霉变的粮食。
此外,应积极治疗胃的癌前期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等。并积极随访这些病人,以期发现胃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10、得了胃癌会有什么症状?

早期胃癌患者可无症状,若出现症状可以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次是食欲减退或消瘦乏力。贲门部的早期胃癌可以出现咽下不畅或渐进性加重的咽下困难。到了胃癌的中晚期,症状较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可同时伴有腹部肿块和腹永等体征。

11、诊断胃癌最好用哪种检查方法

病人有下列情况时,均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①既往无胃病,而近期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饱胀、食欲减退、消瘦或黑便等症状;②有胃病病史者近期症状加重;③有胃癌家族史;④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等情况者。
发现胃癌最简便的方法是多次检查大便潜血,但此方法虽然敏感却特异性不佳。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钡餐)检查。
胃镜直视下可发现胃粘膜的微小病灶,并可进行活组织检查来帮助确诊,能澄清X线检查的可疑发现。胃镜诊断胃癌的准确性可近90%,并可发观许多早期胃癌。
X线钡餐检查胃癌仍然是目前重要的方法之一。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胃癌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胃钡餐检查有所提高。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其中胃镜又为首选。至于B超、CT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方法,则对诊断胃癌是否浸润转移到肝或其他器官有重要意义。�

12、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办法,有根治性切除手术及姑息性切除手术两种。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可能使部分胃癌患者得以治愈。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尚好,能够耐受手术,而又未发现远处转移,则应争取手术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及切除肿瘤浸润的组织。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或仅切除原发瘤灶而不作淋巴结清扫和周围浸润组织的彻底切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可不再给予化疗,而进展期胃癌术后应予化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资料:http://www.zhongliu123.com/azbk.asp?id=149&type=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7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也无体征。有些患者出现轻度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很难归咎于癌所引起。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有胃纳差,体重减轻。腹痛开始可仅有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最后疼痛呈持续性而不缓解。这些症状多见于小弯溃疡型癌。患者常有易饱感,即患者有饥饿感,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是胃壁受累的表现,皮革状胃时此症状尤为突出。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端时可出现咽下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癌有出血时可引起黑粪甚或呕血。转移至肺并累及胸膜产生积液时可有咳嗽和呼吸困难。转移至肝及腹膜而产生腹水时则有腹胀满不适。转移至骨骼剧痛。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放射至背部时表示肿瘤已穿透入胰腺。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胃癌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常见。1/3患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坚实而移动、多位于腹部偏右相当于胃窦处,有压痛。胃体肿瘤有时可触及,但在贲门者则不能扪到。转移到肝脏可使之肿大并可扪到结实结节,腹膜有转移时可发生腹水,出现移动性浊音。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摸到Virchow淋巴结,质硬而不能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间凹陷可摸到一架板样肿块。在脐孔处也可扪到坚硬结节,并发Krukenberg瘤时阴道指检可扪到两侧卵巢肿大,常伴阴道出血某些胃癌患者可出现伴癌综合征,包括反复发作性血栓静脉炎(Trousseau征)、黑棘皮病(皮肤皱摺处有色素沉着,尤其在两腋)、皮肌炎、膜性肾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这些有时可在胃癌被察觉之前出现。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一)血液常规和粪便隐血检查

贫血常见,约50%有缺铁性贫血,是长期失血所致;或由营养缺乏造成。如并有恶性贫血,则见巨幼细胞贫血。 粪便隐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检测方便,有辅助诊断的意义。有学者将之作为胃癌筛检的首选方法。

(二)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意义不大,虽进展期胃癌可因累及泌酸区而呈无酸或低胃酸分泌,但这种低胃酸分泌状况可与正常人者重叠,故已不列为常规检查。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临床所用胃癌标志物特异性不强。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诊断意义不大,虽半数患者的胃液中CEA有明显升高,超过lOOng/ml,但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液中含量有重叠。晚近所用的胃癌相关抗原,据称有半数以上的阳性率,但还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四)X线钡餐检查

X线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依然有较大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应用气钡双重对比法、压迫法和低张造影技术,并采用高密度钡粉,能清楚地显示黏膜的精细结构,有利于发现微小的病变。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可表现为局限性浅洼的充盈缺损,基底广,表面呈颗粒状;或呈现一龛影,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向其集中的黏膜有中断、变形或融合现象;或黏膜有灶性积钡、胃小区模糊不清等征象。对怀疑患早期胃癌者,应从不同角度多摄X线片,进行仔细分析。

2.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进展期胃癌X线诊断率可达90%以上。凸入胃腔的肿块,表现为较大而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溃疡型癌主要发生在肿块之上,故其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直径常大于 2.5cm,边缘不整齐,可示半月征;龛影周围因癌性浸润而使边缘不整齐,并为一圆形较透明带所环绕,称环堤征,邻近黏膜僵直,蠕动消失,无皱襞聚合或见皱襞中断。胃壁僵直失去蠕动是浸润型癌的 X线特点。浸润广泛仅累及胃窦时,则胃窦狭窄、固定、呈漏斗状,或有肩胛征;如累及全胃,则呈固定、腔小无蠕动的皮革状胃。胃癌必须与胃淋巴瘤相鉴别。胃淋巴瘤的特点是,病变常广泛累及胃与十二指肠,X线示粗大皱襞伴多发性息肉样充盈缺损和多发性浅龛影。

(五)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对胃癌的确诊率可达 95%以上,为此要多取活检标本,有人提出必须采?块以上。对早期胃癌,胃镜检查更是诊断的最佳方法。镜下早期胃癌可呈现一片变色的黏膜,或局部黏膜呈颗粒状粗糙不平,或呈现轻微的变化,均要做活检。镜下应估计癌的大小,小于lcm者称小胃癌,小于o.5cra者称微小胃癌。

1.早期胃癌内镜表现 按日本学者建议早期胃癌内镜下可分以下各型:

(1)I型(息肉样型):病变隆起呈小息肉状,基宽无蒂,常大于2cm,约占早期胃癌之15%。

(2)Ⅱ型(浅表型):分3个亚型,合起来占75%。

(3)Ⅱa型(隆起浅表型):病变稍高出黏膜面,高度不超过o.5cm,面积小,表面平整。

(4)Ⅱb型(平坦浅表型):病变与黏膜等平,但表面粗糙呈细颗粒状。

(5)Ⅱc型(浅表凹陷型):最常见,浅洼病变底面粗糙不平,可见聚合黏膜皱襞的中断或融合。

(6)Ⅲ型(溃疡型):约占早期胃癌之10%,黏膜溃烂比Ⅱc者深,但不超过黏膜下层,周围聚合皱襞有中断,融合或变形成杵状。早期胃癌有时辨认不易,可在内镜下喷o.5%亚甲蓝,有病变处将着色,有助于指导活检部位。目前已有放大内镜问世,能更仔细观察微细病变,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2.进展型胃癌内镜表现 大多可从肉眼观察做出拟诊。肿瘤表现为凹凸不平、表面污秽的肿块,常见渗血及溃烂;或表现为不规则较大溃疡,其底部为秽苔所覆盖,可见渗血,溃疡边缘常呈结节状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自胃镜引入超声探头进行检查称超声内镜检查,能发现腔外生长的肿瘤,明确肿瘤侵入的深度,以及了解有无周围增殖或转移。
第2个回答  2007-05-18
胃癌,中医古称反胃。其特点是梗阻,在治疗时,要把药物调成糊状喝下去。另外,要喝肉汤。肿块容易发生腹腔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后发生肝转移。肿块破溃发生腹腔积液。
胃癌的发病部位以幽门粘膜上皮最多。临床分型:浅表型、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等。组织分型:乳头状腺癌、腺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结节型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溃疡癌变等。确诊以胃镜活检准确。
胃癌一般通过四种方式扩散:
①癌细胞穿透胃的全层后,蔓延到肝、胰、大网膜、横结肠、腹膜等处。腹膜的癌块极易破溃流血水,而造成腹腔积液。
②胃的癌细胞进入淋巴系统生长,叫淋巴转移。可以到胃周围淋巴结,可以到远处的左侧锁骨上部淋巴结。
③胃的癌细胞进入血液系统生长,叫血行转移,可以在肝、肺、骨、脑、肾等处生长。
④医源性转移,是西医手术时,胃癌细胞被种植在腹腔内或者在切口上,比较多见。
详看网站taiyi.cc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30
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少数人会有恶心、呕吐或者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的症状,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胃癌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比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等等都会出现。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还有特殊的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其次还会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是恶病质的表现,还会有呕血、黑便的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淋巴结的转移、出现肿瘤的穿孔、剧烈的疼痛、腹膜刺激症等等现象。
第4个回答  2020-05-25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以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胃镜检查的可以发现胃部异常的肿块,或者溃疡等表现,还应取局部的组织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诊之后有手术指征的,应首选手术肿瘤,分期较早的胃癌,治愈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分期不能手术的,可以先进行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