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如题所述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1.应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最在的差别,也就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是不能实现共富的.先富和共富是统一的,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共富是先富的目的和归宿.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该有不同的重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8
  先富与共富是对立的统一;先富的实质是为了提高效率,共富的实质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先富”与“共富”是对立的统一
  “先富”和“共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先富”是途径、是示范、是动力;“共富”是目标、是过程、是指导,这是二者的区别或对立。二者的统一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二、“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实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先富”不等于“效率”,但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目的和实质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提高劳动效率,就不可能实现“先富”,要想“先富”就必须提高效率。“共富”也不等于“公平”,但它体现公平。没有共同富裕,也就没有公平。
  从微观角度看,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内在的。所谓内在的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具体说就是 企业 事业单位内部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
  从宏观角度看,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外在的。所谓外在的对立统一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效率虽然也可分为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但宏观效率的基础和关键在微观效率,所以,一般而言,效率是指微观效率。
  三、收入差距必须相对合理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社会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因此,“共富”与公平本身就包含收入差距在内。人们的收入差距只要相对合理,就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四、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共同富裕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内涵。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它是在“先富”与“共富”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先富”要以“共富”为目标,“共富”要以“先富”为途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