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如题所述

  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富”和“共富”的思想,并采取政策措施改变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后来,他一直强调要实行这个政策,其落脚点是共同富裕。这表明我们对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后、快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必然会产生极大示范力量,影响周边的人和地区,带动他人和地区向他们学习,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其一,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
其二,个人拥有不同生产要素。
其三,个人具有不同竞争能力。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别。
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着,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反之,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只有实行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大政策,才能逐步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