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

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

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7

是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

相传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的路上,见许多乡亲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便在冬至那天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分给乡亲祛寒治耳。

后人因此学着做“娇耳”状食物,称作“饺子”或“扁食”,并在冬至吃饺子以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另外,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流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1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