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一针见血:家里再有钱,也不要给孩子报这三种兴趣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相信有孩子的家长都有这么一个感触,当孩子3/4岁尤其是进入幼儿园以后,家长们就会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

要么是面对着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兴趣班宣传不知从何下手,要么是看着孩子的同学报了这班那班,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

这些年 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 社会 竞争也越来越大, 家长们开始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兴趣班种类越来越多、孩子的上课年龄也越来越低。

在国外风生水起,孩子们乐在其中的兴趣班行为,怎么到了我国就有些变味了呢?咱们的孩子怎么就确实瞧着累呢?这一切,并不是兴趣班本身出了问题。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变成了全家疲于奔命的兴趣班,其根源,还是家长的心态出了问题。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里再有钱,也不要给孩子报这三种兴趣班,基本没用。

一、所谓“名校大班”不能去

现在有很多开遍全国的著名教育机构,他们有资源去邀请一些业内著名人士前来授课。

很多宝爸宝妈为了让孩子,能够接触到这些著名的老师,就会让孩子去上人数很多的大课。

这样一来虽然孩子接触到了更好的老师,但是也只是“接触”到而已。

孩子在这种班里,一是得不到老师的亲自指点,二是班上人多孩子容易分心,下课后也很难得到专业的练习指导。

这样的大班即使老师再权威,也不如不去。

二、所谓“神童班”不能去

很多学校都会打出“神童班”的宣传旗号,宣传自己的兴趣班能够挖掘和培养神童。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种宣传一定要放平心态,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是天才不是上一个班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靠许多年的付出与努力换回来的。

所以这种夸张宣传的兴趣班,一定要持保留态度,多方考察、谨慎选择。

三、师资不透明的兴趣班不能去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大班和过度营销的兴趣班都不能去,那我去小众班总可以了吧。

选择精品小众班的时候,家长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小众班的老师。

老师的水平和资历是否深厚、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教学条件,是家长们选择精品小班的一个重点考察对象。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呢?

一、兴趣班宜精不宜多

幼龄儿童的兴趣班能够坚持到成年的很少,大多是学个几年就半途而废了。

这样的兴趣班孩子学下来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在家庭聚会上表演个节目了。

与其走马观花不如追根究底,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一来锻炼孩子的意志;

二来专注于一两样东西也更容易做出成绩、让孩子有成就感;

三是不用让家长和孩子整日在兴趣班中疲于奔命。

二、兴趣班选择要顺应孩子的发展

很多兴趣班有年龄的限制,这是考虑到孩子接受能力和生理发展因素,家长们切忌为了争先而不顾这些软性条件。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外向的孩子应该学学下棋修身养性,内向的孩子应该学学跆拳道转变性格。

可对于孩子而言“堵不如疏”,要考虑到孩子的心智尚未发展完善,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改变。

三、兴趣班选择要慎重

兴趣班的报名和放弃都要慎重,不能因为孩子的喜欢就马上办报名,也不能因为孩子不喜欢了就选择放弃。

第一要找对原因,第二不能让孩子养成爱放弃、不坚持的习惯。

- End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