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3分)小题2: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3分)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直言“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 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小题1:示例一: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示例二: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分析句义1分,赏析手法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1分。
小题2:C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大到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觉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浑浊到清晰。
点评: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