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只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曾经沧海难为水,只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注释

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观”“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赏析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4

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出处:元稹《离思》中的一首。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原诗: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

文中句句体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赏析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

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 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

第2个回答  2019-02-02

正确的诗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出处: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离思五首》其四。

原文节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

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离思五首》的前三首诗:

1、《离思五首》(其一)

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译文: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2、《离思五首》(其二)

唐代:元稹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译文: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3、《离思五首》(其三)

唐代:元稹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译文: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离思(其四) 一直以来,人们常将「曾经」二句挂在口上,不过,理解二句后的深意的人却不多,我也是直至今天读了元稹的谴悲怀后,翻阅各方资料,才了解到这个诗后的故事…… 要说这个故事,先提谴悲怀这三首诗: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 谴悲怀三首 这几首都是元稹(字微之)怀念其亡妻韦丛(字蕙丛)而作,先说说他们的故事。 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元稹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当时并未出仕,家道贫寒,犹如“黔娄”(谴悲怀一中所提,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贫士,鲁恭王闻其贤,想请他做相,黔娄辞而不受,其妻也很贤惠,元稹借以自喻,一者自身贫寒,一者妻子贤惠)。但韦丛却如谢安的小侄女谢道韫般,敏捷多才,既慧且美。 可是这对“贫贱夫妻”却不能白头偕老,韦丛在嫁与元稹七年后逝世,这三首谴悲怀就是写在韦丛逝世两年后。这也是元稹一直放不下的一个心结…… 谴悲怀一中间两句说的是韦丛生前和自己的生活:因为见我没有衣服可替换,就翻箱倒柜去找;我想喝酒,缠着她不放,她就当了自己的金钗;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语气平淡,说的不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却无一不透露出这个小娇妻的贤惠、伶俐。但是自己呢,今日俸钱过十万(当时元稹已经出仕,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却只能不断的祭奠和法事,钱再多又有何用! 谴悲怀二则感叹自己的现状,这五十六个字感人至深,根本无须多言:昔日曾经戏言身后之事,却怎也想不到,昔日的戏言竟然成真。你的衣裳,我都已经施舍出去了,实在不忍睹物伤怀,却怎么也不忍心去看你曾用过的针线。看到你昔日的婢仆,不由产生一种哀怜。我也曾在梦里给你送过钱财,让你不至于过贫困的生活,但那只是梦!夫妻一场,终要死别,但是,七年来我却从没有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场贫贱夫妻,却要以死别告终,留我一人残活,不由分外断肠! 谴悲怀三说的则是自己的感悟,闲来伤怀,不由感叹,人生百年,不过弹指间,又有几多时?邓攸(邓攸,字伯道,晋人,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哀之,谓: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后)终生无子,岂非命运安排,潘岳(潘岳,字安仁,西晋诗人。妻亡,作悼亡诗三首,情意凄切,为世传诵)的《悼亡诗》写得再好,终究空费笔墨。一切皆有天定,总使我和你同穴而葬,谁又能知晓,你我来生是否仍能有缘再见。我惟有彻夜不眠,报答平生未展眉! 最后一句,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句来翻译,报答平生未展眉,七年来,我始终无法让你舒心一笑,而今有机会了,你却已然仙去,空余半生憾!同时也恨自己,一场夫妻,连让你展眉一笑都无法做到! 读着读着,不由落泪,七年的贫贱夫妻,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天妒有情人,难道真是命运的安排! 现在再来回顾离思一诗,很容易便可把握到诗人的心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见过沧海,那么,水在我眼里,就再也不算什么。巫山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除了它,其它的云也就算不上云了。韦丛和诗人的感情,正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除了韦丛,这世上再也不会有能令元稹心动的女子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过花丛时,我已懒得回头再看,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痴情!而半缘修道半缘君更是情痴之语,韦丛在元稹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而诗人下半生惟一能做的,就是用一半的生命来修道,化解另一半生命中对亡妻的怀念! 此外元稹还与元和六年春为韦丛写了一组悼亡诗——《六年春遣怀》八首,我来说一下比较感人的两首: 检得旧书三四纸 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 惟念山深驿路长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 一天,在清理旧物时,发现了几张你遗留下来的书信。信上的字写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行距也时阔时狭,不大匀称,只能勉强成行罢了。上面写的是,我在家里,常常并餐而食(一天的饭吃两天),这并不算什么,但你出门在外,深山驿路长,可不要饮食不调,累坏了身体。 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却刻画出了韦丛“野蔬充膳甘长藿”的贤淑品行,自己在家没有足够钱财饱食,并不重要,重要的却是远行在外的丈夫!得妻如此,生而无憾!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终日陪着朋友借酒销愁,却怎知,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每逢伤心,我便倾杯痛饮,喝得醺醺大醉。酒醒时,却惊讶的发现身旁的客人都在哭泣,原来是自己竟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的呼唤着她…… 好一个错问!怎能不让人心酸,这样的醉,我宁愿永生不醒!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5-11
这是唐朝元稹为悼念他妻子所写的。意思是“看过沧海的人,再看其他地方的水都不是水了;看过巫山的人,再看其它地方的云都不是云了。”喻:他的妻子非常之好以至于他在看其他的女子都不好了。与后面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相符,表达了对27岁去世的妻子韦氏的悼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