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第一书记”们在忙啥

如题所述

隆冬时节,“第一书记”们在忙啥?
  今年9月,我省集中选派了116名中省直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要求以抓党建、促扶贫为工作核心,帮助解决农村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推动龙江农村发展。
  如今,时节已至隆冬,“第一书记”们进驻到村中开展工作已有近四个月的时间。他们的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的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乡村,对多名“第一书记”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了各自的履职故事,以及当下正在忙碌的事儿。
  人物:“第一书记”张文宏,41岁
  时间:12月20日
  进驻: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双阳镇双阳村 单位:省教育厅
  民生关怀温暖落地
  “第一书记”张文宏所进驻的双阳村,有农户1263户4570人,贫困户达427户1185人,含60岁以上650人。
  “贫困”是这个村最大的标签,但与其他贫困村不同的是,该村是双阳镇镇址所在地,也就是说,村在镇里,镇在村上,二者毗邻难分界限。张文宏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帮镇就是帮村。
  经过先期调研摸底,张文宏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建强一个班子、完善一所学校、亮化一条街路、发展一个产业项目、搭建一个医疗平台。
  完善一所学校,指的是对镇中小学的改造、重建。张文宏依托派出单位省教育厅的帮助,加大对双阳镇的教育支持力度,把基础条件较差的双阳镇中小学列入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村里孩子在镇中小学上学),已初步形成对双阳镇中学的帮扶意向。
  搭建一个医疗平台,利用高校资源,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他协调齐齐哈尔医学院,组织成立医疗组,深入到双阳村为村民义诊,此外,齐齐哈尔医学院还与双阳镇签署了卫生服务协议,将该镇卫生院医生纳入全省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并考虑纳入医联体云医院成员单位,建立远程会诊系统。
  入冬以来,张文宏一直在考虑农业结构调整,也就是“发展一个产业项目”的事儿。全村3万亩土地,2万亩种植的都是玉米,相对收益较低,调整农业结构迫在眉睫。
  今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张文宏与依安县畜牧局、双阳镇主管农业副县长、双阳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先后两次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考察学习。在第二次考察结束后,他即与村两委商定:来年春天要在大棚里试种草莓。
  目前,张文宏正在同进驻村村支部书记刘艳辉商定试种面积、村民名单等事宜,只等待冰雪消融后,将绿油油的秧苗栽种在棚室。
  人物:“第一书记”王彬,41岁
  时间:12月19日
  进驻: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绍文乡民乐村 单位:省妇联
  来自革命老村的问候
  “第一书记”王彬进驻到民乐村第一天,就来了讨债的。
  村级欠债几百万元,这对人均年收入不足3800元的贫困村来说,目前,实在是无力偿还。要债人奔着“第一书记”而来,可王彬暂时也没有办法。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要还钱,就得改变现状,就得找出路,就得找活儿干。
  “穷,灰突突的,都不吱声,精神萎靡。”忆及初次进村的景象,令王彬印象深刻。第一次进村,刚下完一场秋雨,他蹭乡党委书记的车,通村路泥泞不堪,半路车抛锚了,村民开了拖拉机来拖车,拖了几米,拖拉机也抛锚了。王彬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路上。还没见到村庄,却已预料到了它的模样。
  村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可要想脱贫,就要走到群众身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最初,村民们不接受你,观察你,不马上接触你。”王彬接连做了几件小事儿,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一开始得知村里有一些人喜欢跳广场舞,可是没有统一服装,缺少音响设备,王彬通过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从一个服装厂家募集了50件羽绒服提供给她们,又购买了音响设备,赢得了她们的点赞。他喜欢孩子,主动与该村在乡小学上学的孩子们接触,得知孩子们都没有去过公园,他与孩子们拉钩约定,只要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带着全班42名学生去公园春游。
  与村民在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他开始了走访、调研和考察。最终摸清了村里的底数,面对着“全村农户652户、2277人,其中贫困户501户、贫困人口1245人,留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孩子”这个现实,他从人口结构特点入手,为村民制定了两条赚钱的路。
  一个是成立编织协会,组织以村内党员为代表的、有创业热望的妇女,到离村较近的依安县宏博编织厂学习,学成后在家中从事编织作业,零成本、不受场地限制、一年至少能挣6000元,这条实打实赚钱的路,目前正在小范围试点,并有望通过党员引带作用,让更多的村内富余劳动力投身其中。
  第二,也是王彬正在组织谋划的“土法养殖小笨鸡”。受到一入冬很多城里人争相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等不同渠道到农村购买小笨鸡、土猪肉的启示,在民乐村以家庭为单位,搞小规模养殖,每家每户限养殖小笨鸡50只,鸡苗由村集体提供,养殖过程要求完全“绿色”,并逐步做到全程可追溯,最终形成自有品牌。
  “2007年,民乐村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村’。老区村虽然经济暂时落后,但它民风淳朴,村民养殖的东西也值得信赖。我们都想好了,村里养成的小笨鸡走向市场后,我们的宣传语就是‘来自革命老村的问候’。”王彬说。
  在极力促成这些事之前,王彬已经帮助村级农业合作社解决了资金断裂的危机,促成了村民土地流转和部分农田“旱改水”的意愿,王彬所在单位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以及富裕县委书记刘海城的倾力帮助,让村庄的改变从最初的设想,一步步成为可以想见的现实。
  人物:“第一书记”王强,46岁
  时间:12月22日
  进驻:绥化市青冈县青冈镇新民村 单位:省审计厅
  五月来品蘑菇香
  入冬后的几场雪,将青冈镇新民村装扮得一片银白。
  与银白的世界交相辉映的,是在新民村村民心中引起强大“冲击波”的,村边11月份建成的86栋占地400或700平方米的大棚。
  “剪头啦?这几天进度怎么样?”驻村“第一书记”王强与新民村村支部书记耿立彬拉开温室大棚的门,一边抖落身上的雪,一边与正在铆装挂菌架的村民毕清河熟络地聊天。
  “王书记,你得让我包三栋大棚!”老毕一边干活,一边“主动请缨”,他的话引得两位书记一起大笑。要知道,对于建设这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村民们起初的态度多是怀疑和观望。
  新民村共有村民513户2098人,其中贫困户313户1252人,占总人口数的近60%,含特困户31户116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仅为3350元,贫困程度较深。
  “土地产出低下,村内中重度盐碱地太多;增收渠道狭窄,多依靠种地及外出务工;基础设施薄弱,村内路面条件差;因病因学因婚致贫较多。”对该村致贫的原因,王强在走村入户后有了掌握。
  地不好,没产业,贫困人口又多,这个局怎么破?挨家挨户走完了村子,王强不止一次地陷入沉思。
  “依托发展食用菌产业,改变新民村落后面貌。”尽管担任“第一书记”仅有数月时间,但审慎做出这个决定,王强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担任“第一书记”之前,王强作为省驻村工作队队员已经在新民村工作了近一年时间,对种植食用菌,从技术支撑、生产繁育、包装销售等方面均做过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分析,他与镇上、市里有关专家、领导及行家里手沟通,都认为这事儿“可行”。
  然而,说来易,做来难。种植食用菌,村民脑子里没这个认识。于是,他带着村支部书记、党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河北平泉县全国蘑菇生产基地、黑龙江嘉峰菌业集团有限公司取经、学习,又请来外省及青冈县职教中心农技师为村民作辅导,让村民眼界大开,动了心思。资金方面,他努力争取省市县各级支持,先后协调到省扶贫开发项目资金200万元、农业开发项目资金310万元、省审计厅帮扶资金2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450万元……如今,除一期86栋大棚已经建成外,菌包生产车间、养菌温室、保鲜库的配套建设正在紧张扫尾阶段,预计5天后,菌包生产即将启动,这也宣告着食用菌基地正式投产。
  “过几天菌包制作完毕后,放在蒸锅蒸定,然后移至温室大棚培养,明年四月份移栽到普通大棚,一切顺利的话,来年五月,就可以采摘下第一茬新鲜蘑菇了!”谈起产业园区的远景,王强神采奕奕。
  “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内劳动力剩余问题,按园区现有生产规模和预估效益计算,可带动115户贫困户脱贫。”王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家门口的好营生,怎能不让村民眼羡?其实,早在建设大棚之前,村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第一书记”带来的改变:他帮助村里赵希武屯铺了4.4公里通村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他从省审计厅拉来了厅里帮扶的桌椅、办公用品,让村里有了个像样的支部;等春来雪化后,他还打算为村里安上260盏路灯。
  王强的一举一动,越来越承载起更多村民的期许。王强也一样,期待着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从这个冬天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物:“第一书记”郑方明,35岁
  时间:12月17日
  进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前进村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把“满天星光”聚成一团火
  “今天心情很差,贫困户太多了,让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心酸。有能出手相助的朋友别客气啊,谢谢了,来者不拒!”9月16日,刚刚入驻一心乡前进村一个星期的35岁“第一书记”郑方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接连几日的走访,让他发现,这个小村的发展步伐,并不像村名所代表的含义那样。
  因病致贫,基础落后,产业薄弱……这些问题,原原本本地,不加修饰地,一股脑儿地摆在郑方明面前。四个月之后的今天,通过对村里发展情况的具体摸底,他正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改变村级现状做出不懈努力。
  这其中,对他触动最大的,是那次募捐。他依托所在单位、借助微信、通过网络,发起了公益募捐活动。协调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学会,携手哈尔滨红博广场开展了情暖杜蒙为一心乡前进村爱心捐赠活动,为前进村贫困户募集了130余件新衣;联系东北农业大学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高校“爱心联动”活动,为贫困户募集160余件新衣;通过网络,利用第一书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各界为前进村民募集衣物500余件。收到捐赠物品后,他在前进村设立了阳光爱心超市,贫困户凭爱心领取卡免费到超市领取所需衣物。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前进村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贫困村,甚至在一些屯里,某些产业做得还不错。在撰写调研报告的时候,郑方明就已经意识到,村里存在的问题是:全村大田农业种植都以家庭为生产主体,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参差不齐,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弱;蔬菜种植、销售方式粗放,销售渠道以低端市场为主,市场参与度、契合度差。为此,他计划筹建农业生产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狐貉养殖合作社,力求起到抱团取暖、呼应市场的作用,让好产品真正收获好效益。也就是说,他要做的,是把前进村这些“满天星光”般零散的收入方式,聚合起来,形成一团有力的“火”。
  12月17日,郑方明为前进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村,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宣传和推介,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与村庄建立合作,为村庄带来发展良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