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不能给自己或家人治病?

俗话说"能医不自医",为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能治好自己和家人的病,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和家人比较了解。而去医院看诊,医生一上午40个号,早上7:00或7:30开始,您算一算,平均分配下来,一个病人有多少时间?就算医生不喝水不休息不上洗手间,实打实还加班到12点(一般是7:30~11:30吧)就算五个小时,300分钟除以40,一个病人七分多不到十分钟,而且病人的情况五花八门,你要一个陌生人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很难的,除非症状特别特别明显。

而且很多时候,您自认为自己已经把最重要的问题讲给医生听了,但也有可能您疏漏了,甚至隐瞒了什么。这也是常有的,就局限了医生的判断。

医生有次在闲暇的空档跟我说,现在一天看很多个病人,觉得真的很累。然后又兴奋地跟我说,上周去义诊,一个老先生,亏得我多问了几句,才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每个医生可以减少看诊的人数,其实于患者才是有益的。甚至医院应该建立患者追溯制度,就是一个病人,一旦这个医生接手了,除非医生自己说,这个情况我治不了了,您另请高明吧。不然,就是得治好了为止。而病人用药之后的情况,也要及时反馈给医生。每一个病人治愈,形成一个完整的医案。这样会耗费现有的医疗资源?不会,你想,一个病人,这里治不好,又去别的地方,又从头开始,或者老也治不好,那些慢性病患者,每个礼拜都去医院,去看各个三甲医院的门诊大厅,那个人头攒动得,一点不亚于菜市场。每天门诊刚开时候的阵势,真可以用雄伟壮观来形容。

所以重点是,患者常常会,这个方子吃了没啥效果,就会说:哼,没用的。不是干脆放弃这个医生,便是甚至连整个中医都被他否定了。他们会说:这个医生不行!或者说,中药我都吃过了,没用的!

实际上正确的应该是,看病前尽量自己多想一想,尽可能把情况跟医生说清楚些,但不要自己下结论,以免误导医生,或者引起医生的反感(你都知道了,还过来问我干什么?)。即使第一次吃了药效果不太好或者甚至有不舒服的感觉,也要及时再反馈过来,这样医生就会换个思路。

我们自己给自己治病,不仅仅是非常了解自己,而且,谁能说自己从没有走过歪路?

我14年年底的时候,就患上非常严重的痰饮。不是感冒的那种咳嗽,但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我是感冒咳嗽。是一到晚上,躺下,刚开始躺下没多大事,到凌晨就会咳嗽,咳得很剧烈,有很多的痰,咳得惊天动地,整夜地咳,到天亮的时候,会慢慢平息,睡去。我一直认为,我楼下的邻居是不堪我夜夜的咳嗽,于是在那个冬天过年前搬走了。

后来我自己给自己治好了,但一开始,也是走了歪路的。如果去医院看中医大夫,第一张方子下去,无效,哼,没用的!走人,换个大夫。还是没用的!哼。

自己给自己治好,是因为太了解自己病程的发生,知道很多细节,以及在无效之后及时刹车,信任自己,又换了别的思路,才得以康复。而我们给予医生这样的机会了吗?

医院的大夫真的比我们差吗?不会的。光是他们能从医学院毕业我就很佩服了,能看那么多的书。我们之所以可以给自己看病,是卯足了劲,使劲研究自己的这一部分,使劲地推敲,反复地翻书,并参考了前人的经验。所以我们一部分爱好者,能给自己看病,却不要因为治愈了自己,而轻易地给别人看病。第一,不允许,没有执照是非法的。第二,罗博士也是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的,掌握方法最重要。掌握分析和观察的方法,不一定是自己给自己治病,哪怕是对于准确描述给大夫听,也是大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给旁人以建议,但一定不能盲目。我个人而言,第一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第二,除非症状特别明显,不然千万不要草率给别人建议,尤其方子万万不可以随意下,随意传播。每个情况在每个人身上千差万别,了解他人哪里有了解自己那么多。我也曾经帮助别人治愈了一个姑且算作疑难杂症的,可是我光问就问了半月之久,反复地问,反复地推敲,小心翼翼地用药。但凡所有的药物,不是自己用过品尝过,我都不给别人用。不是自己用过体会过的方子,不能轻易给别人用。每一味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的药物,都要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不轻易随便使用。尽量用自己熟悉,能掌控的药物。不随便相信偏方。遇到自己不熟悉、没有把握、能力范围之外的,要勇于说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者要退后一步,拨云见雾、化繁为简地想一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在我的印象中医生都仿佛不会生病一样,其实也不尽然,人都是吃五谷杂粮,头疼感冒什么的很正常,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那么问题来了,都说医者不自医,意思就是医生不给自己看病吗?
一,有时候想给自己看病也看不了
我们所了解的医生是一个统称,他们各自负责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内科,外科,什么眼科,口腔之类的,可以说是种类繁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口腔科的医生,眼睛不舒服了,他能给自己看吗?所以只能找其他的医生了。如果是在自己所熟知的范围之内,自己不舒服了,肯定会给自己拿点药。
二,医不自治,旁观者清
很多医生给自己看病或者给自己的亲人看病的时候,容易出现关心则乱的情况,因为亲情或者其他的关系等等,很多因素掺杂在里面,容易让医生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顾此失彼,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医生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自己身体出现自己擅长的科目上面,也容易麻痹大意,最后是一拖再拖,所以很多医生最后都倒在了自己擅长的上面!
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在为人民服务之余,对自己的身体也要照顾有加,自己的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为百姓解除病痛,医者自医也好,他医也罢,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跟医院打交道!
第2个回答  2006-07-23
还有就是关心则乱,自己最关心的家人生病了,有时就无法客观地进行判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利,所以常说医不自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7-18
不能给家人治病纯粹是胡扯,哪个医生的家人不是很少上医院。
很难给自己治病倒是有时候是可能出现的,比如理发师吧,能给自己理发吗?
第4个回答  2006-07-18
这个问题很不好说

民间有句歇后语——铁拐李葫芦里的药,治不好自己的瘸腿。但是对于医生不给自家人诊断的,倒还真是没有见过这种现象。

当然我同意楼上的说法,有的情况,比如外科手术,的确不能给自己做

但是给家人治病,如果对自己的医术不是没有信心,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