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

自闭症孩子认知能力是不是很差,怎么能提高认知的能力?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入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决定的。

  由于自闭症儿童是“长不大的婴儿”所以更具有低龄儿童认知的一般特性。根据自闭症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譬如我们教自闭症儿童认识卡车。通常情况下,教师就是通过卡片或者影响资料片来让他们认识卡车。其实,这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起不到认识实际生活中卡车与其他机动车辆的区别的。这是因为,首先,卡车的种类很多,用途各异;其次,外形不同,色彩也很丰富;第三,一般来说,卡车的驾驶室是与装载区分离的。而这些在教学中由教师或他们看是无法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带孩子在实物前进行讲解,并要求他们通过实物观察,进行与小汽车、公交车、特种车辆、商务车、旅行车的辨别。

  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第三,必须注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

  譬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自闭症儿童到学校或去商场、超市时,走他们熟悉的道路时一切相安无事。突然某一天,家长因为疏忽或者因为市政建设,行进道路改编,自闭症儿童会出现极度的不安或出现剧烈的情绪问题。实际上这是因为平时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必要的引导,导致浙西孩子的迁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和总,要告诉他们,到同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路,还可以从其他路线绕行,并由此可以引导到对其他相关事物发展的认知上。

  3、注意引导自闭症儿童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比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空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

  譬如,一个正常1岁儿童,经过家长的反复告知,知道附着在墙体上发亮的物体叫做“灯”,然后家长又告知他,放在桌子上的发亮物体叫做“台灯”,在道路两侧用于夜晚照明的叫“路灯”等等,但是,一开始他并不明白凡是“灯”同属同一类,他们仅仅把灯作为一个词来标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到类别间的关系。又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他们逐步知道白天过后是黑夜这样的周而复始,这就是“序”的概念的建立。

  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变得可以预测。对于这些,儿童们并不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依据这一规律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这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

  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我们的教学。

  4、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多半为儿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有三种表现形式:仿说;独白;集体独白。

  皮亚杰认为,2岁前儿童智能有真实事物的心理意向。儿童看东西、抓东西,把他们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还不具备把这些符号转化为词的能力。大约2岁,儿童开始能思考,他开始用他听到的词来标志周围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此时所用的词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确的。此时,儿童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和词联系起来是非常有限的。儿童一旦开始把客体同词联系起来,也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实际上,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皮亚杰在对6~7岁儿童的观察中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向社会性言语过度。这种社会性的言语是一种交往的言语,是用来促进与他人相互间交流的。可见,儿童的社会性言语是在自我中心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上,我们必须重视他们自我中心的发展。

  5、要积极引导自闭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

  人的思维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式教育,提倡开放式的教育康复。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和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好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发,注意自闭症儿童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0
认知包括很多,可以从简单的认知学起:
①识别大小:教小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别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②识别形状:可用同种颜色的纸板,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较,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③识别颜色:先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一次教一种颜色后,教会后再教另外一种。
第2个回答  2020-12-18

“孩子的认知能力那么重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开始锻炼呢?”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家长们关于培养孩子认知理解力的问题。

大部分的家长们应该都知道我们常用到的闪卡教具可以用来训练孩子认知,但是同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其实也是从认识身边的事物开始的。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所以我们不能单独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它的发展和其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在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核心缺失 针对训练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存在着认知障碍,但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都相同。

有些孩子平衡能力差、有的感知觉能力差、有的听力有障碍等等,所以对于不同的孩子的认知理解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种训练方法。

例如孩子的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

关于日常的认知能力培养,我们可以从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等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着手。

或者教他们认识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物,包括知道自己姓名、性别、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等。

以上这些都属于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家长无论是在家里,或者是和陪孩子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走到哪,教到哪。

接下来就是比较针对性的培养。比如,针对辨识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植物园去玩,让孩子辨别花、草、树,说出动物名字。也可以是给孩子看水果图片,辨别水果、认识颜色。

认知理解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可以分解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状语、定语,这是听懂指令、执行指令、对付日常生活的必需。

第二层次是逻辑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因果关系,“今天为什么不能出去玩了?因为外面下大雨了。”

第三层次是情感方面的,从易到难,是高兴、生气、难过、伤心、恼怒、后悔、尴尬、害羞等等。

所以在培养自闭症孩子认知理解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先判断孩子目前的认知理解水平,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

训练太简单、太难了都会影响训练的效率,不利于孩子认知理解的培养,还有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下面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具体的认知训练方法:

1、颜色视觉训练

孩子对于黄—红—绿—蓝—紫—橙,混合色一定要给予明确命名。正确认识颜色的指标有三个:配对—指认—命名。

2、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训练

先训练孩子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然后训练认识事物的整体部分,最后训练既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又认识事物的整体。

3、形状和知觉训练

先训练孩子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然后训练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

接着训练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再训练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纸片折成三角形,最后训练对字的认识。

4、大小知觉训练

训练孩子准确判断大圆小圆、大三角形小三角形等物体。

5、配对训练

配对训练可以在孩子掌握一定的形状、颜色又或者数量概念之后进行。我们可以首先教孩子实物与实物配对、再过渡到实物能与卡片配对、最后孩子卡片与卡片的配对也能完成。

颜色认知与配对训练——彩色棉签

杜佳楣讲孤独症的视频

【干货|视频】3个阶段9个方法,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理解

 · 31 播放

(视频:水果对对碰)

6、方位知觉训练

按照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先训练孩子辨别上下,再训练辨别前后,最后训练辨别自己身体部位的左右。

7、记忆训练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个项目,为了增强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为大的记忆单位(如将单个的汉字变成双字的词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然后把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训练要把熟识的内容和生疏的内容混在一起,并且要重复(每次训练开始都要把先前的内容重温一遍),直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卡片(事物)记忆训练和生活事件记忆训练都是一样。

8、生活记忆训练

先训练孩子回忆几小时前的事,再训练孩子回忆昨天的事,接着训练回忆起前几天的事。

9、思维训练

首先训练直觉行动思维,接着训练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训练抽象概念思维。思维训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理解、分类等。


很多训练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训练时要按部就班进行。
如概念中的数字首先训练能说出10以下的数词,能点数5以下的实物,但说不出实物的总数;再训练点数后能说出总数;


能进行少量实物加减运算;能按数取物(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最后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直觉行动思维:是与对物体的感知,跟孩子自身的行动分不开。
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只能在动作中思考感受自己所接触的事物,只是一种行动的思维。

写在最后

家长们除了生活中贯彻随时教的原则之外,讲解动画片、讲故事绘本、看卡片等等,都是提高认知理解的办法。

通过以上干预方法和策略的实施,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这都离不开家长在家庭中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帮助。

希望家长们都要保持信心,坚持的训练一定能够有效改变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