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庄园特点

如题所述

庄园的地租形态主要是劳役,同时也有少量实物及货币。9世纪时,有记录可查的一些大庄园,依附农民负担劳役较重,大致是每周3日的数量。到11~12世纪时,劳役地租在各处分布不平衡,卢瓦尔河以南的法国及意大利,劳役很少,庄园农户一般每年只被要求耕作几天。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全份份地的农户则须耕作两个月。而在英格兰,每周 3日的劳役仍然很多。从12世纪开始,把劳役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已开始流行。封建主把自营地改行租佃制,要求农民直接交纳货币,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3世纪时货币地租更为流行,据统计当时英国货币地租已占优势。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一些大庄园为追求多出售农产品以取利,又扩大自营地,加强劳役租,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庄园反动”,但它的规模及持续时间都很有限。
由于西欧中古社会发展缓慢,致使庄园的耕作制度长期不变,而且其中还保留着相当多农村公社时期的因素。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有3种:
1、条田制。即庄园的所有耕地都呈条田状,插花分布,领主自营地、各 家各户的农奴份地互相交错;
2、轮作制,当时的耕作技艺基本是三圃制或二圃制,所有的条田又都混杂连片,因而实行强迫轮种;
3、敞田制,即当每季作物收获之后,各户须将自己拥有的条田向公众敞开,作为公共牧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庄园割据: 由庄园联盟形成势力,由势力联盟形成国家。 宗教时期: 宗教宗属国,国家享有独立行政权,但名义上受教庭管辖,国家有义务为教庭服务。 君主时期: 基本排除了教庭势力的封建自制,教庭仅仅是名义上的宗主集团。比较典型的是路易十四时期的欧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