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如题所述

阶段教学着重提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而这一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与教师本身的观念的滞后是密不可分的,而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学习,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获得的,所以教师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融合为一体。教师应做首先了解学生,要观察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及时化解,确保学生的思维顺畅。必须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整个活动过程。其次要调整师生关系定位。语文课堂阅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准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疏导”而决不是“指导”。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主动学习的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主动学习各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种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我国也引起了相对的重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却仅限于作为一种实验型的学习方式,是非常规教学的甚至是做秀式教学与学习方式,要想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得以开展,改变教师的思想与理念,使迫在眉睫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生应该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其实在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提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学家叶圣陶则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决不是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把自己融化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行列中,否则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永远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即使再美也仅仅是一道遥远的风景而已。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的地方做出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所需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对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对阅读对象把握不准,而思维暂时中断,这时教师就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暂时中断的思维能够延续下去。如暑假到广州培训才拿到手的教读广教版新教材《氓》中的“女也不爽”的观点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感到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做好衔接工作,引导学生去思考。先联系前文仔细阅读这一段,再用联系法全文,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明确:古汉语中“爽”有“差错”义,如“毫发不爽”。思路理顺了,问题就弄清了。

学生在主动学习中 ,往往会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照应。无法把握隐含信息。如教读广教版新教材《氓》时,对文中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所包含的整体意义和情感,学生很有可能无法正确把握。如果此时要求学生一是揣摩语气读几遍;二是从整体从前后文,找语境相同的参照句,对照理解或找出前后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获得线索,问题就会轻而易举的得以解决

语文课堂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一种新型关系,教师不再是园丁,学生不再是花朵,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为准则,教师的“导”应是“疏导”而决不是“指导”。即: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给予疏导,再由学生去理解揣摩。简图示为:

学生 ----教师----学生

还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 ,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上,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向。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学习各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实现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完成学习目标,如此循坏,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思考的状态,也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融会贯通新学知识。

如对《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就易流于肤浅,教学中要避免这种负面效应,让学生深刻地挖掘诗歌的内涵,准确地体会诗人蕴藏其间的情感。关键一点是理解“鸟”与“我”(抒情主人公)的关系。使学生明确“鸟”便是“我”借以物化的意象,进而才能理解“鸟儿”用“嘶哑”的歌喉所歌唱的一系列意象表达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之中所隐喻的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才能理解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所表达的诗人对土地(即祖国)的无限眷恋,才能理解诗人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的情怀和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总之,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尝试,其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我们没有选择,只有迎头赶上,知难而进,才可能有唯一的出路。暑假到广州参加新课标培训中和云浮和珠海等地区处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共识: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从头做起,否则,就只有失败。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鲁藜
不是所有的肥沃的土地都能结出肥硕的果实,但是累累硕果必生于沃土。17中高一语文组就是这样一片沃土。组内教师一致认为学生亲近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亲近自己的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古今不变的教育规律。所以让学生因为喜爱老师而喜爱语文课就成了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亲其师"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上亲近,二是情感上信任。开学伊始我们便向每位学生介绍组内老师基本状况,并以文字形式下发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上,形成组内人力资源共享的局面。
组内老师打破班级框框,各有分工,负责全级部。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他所面对的不是一位语文老师,而是六个。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问题要提问,除了询问自己的任课老师外,还可以询问其他几位。比如我班梁鑫12月11日要参加班内《毛主席诗词》朗诵比赛。沃春霞老师就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对她进行辅导,该生后来获第三名。美术班邵梦甜的作文未过45分,组长张伟老师则单独为其辅导。文科试验班朴帧凭一篇《三十岁少女》在级部一鸣惊人,张桂芝、刘华增、曹春梅第二天立刻进行三家点评,并以试卷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耳闻目见六位语文老师如六层沃土,厚厚的铺垫在自己的脚下,对老师的信任与亲切也就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二、让学生"建功立业"
心理学上说,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短时间的爆发式的精神愉悦,而是来自于日常的一点一滴的好感的累积。开学伊始,在学生对语文学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全组就以基础为主线、以作文、诵读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字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文作"(张伟)
首先每班设立五个语文课代表,分别是书法课代表(1名)、写作课代表(1名)、朗诵课代表(1名)、常务课代表(2名)。书法课代表负责带动班级中书写不佳的同学。写作课代表负责组织7人左右的写作小组,按时进行活动。朗诵课代表负责早自习朗诵。常务课代表负责收发作业。曹春梅老师是写作小组的专职辅导教师,沃春霞老师负责朗诵小组,张伟老师负责指导书法小组。
其次针对学情,开展让学生有成就感的作文训练。开始学生对作文有畏惧情绪。曹春梅老师特意找出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引导学生了解在盛唐时期战士们的志向:血沃沙场,马革裹尸,不破楼兰终不还。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然而考场似沙场,同样需要学生胸有大志、建功立业。另外曹春梅老师还用了一段比喻的话:驱车登远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山崖上的野百合,它们洁白雅致,秀丽挺拔。一枝一枝花束开放得饱满灵动,精神抖擞;可有谁知道,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跟杂草一模一样。 可是百合终究不是野草,只要水分、阳光合适,百合一定会开花,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用这样的英雄主义情节激励学生,渐渐的学生愿意写作文了,一篇文章如果参加年级汇总,这个学生就会一下子有700多个读者,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借此想结识他、羡慕他。所以作文虽然是挑战,但一定会让你充满了成就。这样想,慢慢的学生开始向往在语文学科上建立成就。所以每周一次的作文展览、书法展览、课外阅读读后感展览、学期中间的手抄报展览、书法大赛展览都给一批学生成就感,无论是在班级后黑板展出,还是在教学楼大厅里展出,老师一般会给学生一点小奖励。张伟老师的创意是:将自己的短诗印在学生用过的答题卡上,或者将往届发表的学生习作打印出来,当作奖品分发。惺惺惜惺惺,学生对语文的好感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多起来。
除了日常的作文训练,书法训练是作文训练的必经之路。我们让书法课代表负责组织7人左右的书法小组,并每日在黑板上以工整的字迹抄写对联、泰戈尔文集,以增加作文素材。致明班的书法小组现在已经扩大到20多人。在2006年11月28日的书法比赛报名中有的班级一个参赛名额有5位同学竞争。自开学以来,经过学生的日日临摹练习,教师的日日不辍批改,学生的书写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组内老师戏谑说:刚入学的时候,学生的字像是流着鼻涕的野孩子,经过4个月的临帖,有的字穿上西装打上了领带。11月28日举办了级部书法比赛,学生踊跃参加,120名学生
参赛,30多人获得名次。
对联也是作文中不可或缺的。张伟说:"天下无物不成对。"刘华增老师说:'每日练一个对联,从意象、意境、对仗、音韵等方面逐一筛选,感觉学生很有收获。"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敲门砖。它蕴藉丰厚,形式整齐。每日给学生补充一点,学生对对联兴趣盎然,作文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也受了影响。
比如"冬变春,春变夏,梦想不变;雪变水,水变雾,晶莹不变;蚕变蛹,蛹变蝶,信念不变 (开头)……
多少个夜晚,垂泪时,看星星;无眠时,数星星;许愿时,盼星星。而这一次,他将许愿:将梦想继续,让信念延续…… (结尾)"
刘华增老师点评:文章开头与结尾采用对联的形式,运用了冬春、雨水、蚕蛹、星星等意象,既巧妙地引出观点,又有力地回扣话题,收束全篇。
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在烽火漫遍神州的东汉乱世,两个英雄成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不朽史诗。一边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少年英豪周瑜,一边是兵临城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盖世枭雄曹操。随着一声令下,一排排战船如流星划破夜空,一声声战鼓如雷霆震耳欲聋。在连天的火光中不是有攻城拔寨,乘风破浪的渔船吗?或许,那流传百世的威名就是渔船的梦。" --陆鹏〈渔船的梦〉里面就嵌入两组对联。

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狂人,登山时,当你的眼前险峰不断,烈日当头炎晒之时,你选择乘坐缆车悠然而上,还是撑起登山杖,和险峰一决高下?
假如你是一位入伍新兵,军营里,当军人的荣耀使你向往,训练漫长艰辛之时,你选择知难而退逃离苦海,还是面对现实,为成功勇往直前?
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工作中,当一个课题屡试屡败,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你选择放弃进行新的研究,还是呕心沥血,向难关坚决挑战?        --邵梦甜《崎岖亦可见精彩》
这是学生作文的开头,句式工整,也深受对联的影响。

成语的训练也是作文素养训练的重要环节。与对联相似,我们化整为零记诵。表扬会使用并化用的学生作文,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如"我调侃地叫她三十岁少女,因为她素面朝天的脸像是沧海桑田之后的静谧。肩线锐利,手指修长,锁骨的边缘泛着淡淡白光。 8班朴帧《三十岁少女》"
曹春梅老师点评:"素面朝天""沧海桑田"等四字短语精确典雅的描摹了女孩少年老成的形貌。
它梦见了它第一次出海的时候,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早晨,它的主人--一个渔夫,不顾众人的劝阻,硬是撑着它去捕鱼,它知道主人是为了家中饥饿难耐的父母才奋不顾身去捕鱼的,于是两颗年轻的心怀着急切的期望,在怒吼不断的狂风中,在倾盆急泄的暴雨中,在千丈高翻腾的波浪中穿梭。渔夫撑着渔船,昂首挺胸,脸上毫无惧色,渔船载着渔夫,勇往直前,心中信念坚定。终于,湿淋淋的渔夫捕了很多活蹦乱跳的鱼,划着湿漉漉的渔船回家了,从此,他们成为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 2班臧琪《渔船的梦》
赵兴老师点评: 文章出手不俗。开头文笔细腻,金色沙滩、万顷碧波轻而易举的将读者带入了情境。之后"雷雨交加""倾盆急泄"等四字词语,典雅而又不失生动的将环境的严酷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站在讲台上地读着演讲词,落落大方,赏心悦目,此时的我却没有闲情,心里已装满用紧张做成的炸药,随时可能爆炸,一阵热烈地掌声把你送下讲台,你与我擦肩而过,又一阵掌声把我迎上了讲台。我站在讲台上先是一愣,转而回过神来读演讲词,你在台下看着我,不时向我传递信心和力量。鬼使神差地,我的演讲竟也越来越流畅,越来越精彩。掌声再次响起时,才知道原来我和你一样棒。 --3班张旋《感谢有你》
沃春霞老师点评:语言爆发力强,成语使用得当,煽情段对全文的高潮部分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老师的点评热情也激起学生的点评热情,下文是学生的作品,也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阿鹜》
阿威是我的朋友。他第一次见到我时,他说,我该是只很好的船儿。浪花在吮着我的船板。我决定,就此随他漂泊……(刘心航同学评点:交代很简洁,给人感觉象是一见钟情,但很委婉地暗示了船找到了知己,知音,有了新的归宿文学色彩非常林黛玉浓厚!)阿威抚过我的木纹,眼波若清泓飞泻,他说他喜欢我质朴的红棕,有岁月锯刻的深重(刘心航同学评点:此处交代了船的外貌,形状,特点。通过阿威的眼睛来描绘,很有文学味道,另一种角度而写.实属高明。思维飞跃:《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笔法,黛玉的外貌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的外貌是黛玉眼中的宝玉。老师说:曹雪芹此处写法高明独到,既描绘了他们彼此的外貌,又写出了他们的一见钟情,一见如故。可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潘安!)
第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还加强了诵读教学。《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篇章沃春霞老师都积极找音乐配合。配乐朗诵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文字美,还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音韵上的审美。老师甜美的嗓音使学生愿意追随,可以说课堂音乐袅袅,班级书声琅琅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力法宝。
第四形式多样的手抄报。
三、功夫在诗外

l •因为喜欢你,所以我会大声说出你的名字。
l •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苛刻。
l •发现学生特长,创造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成就感。
l •老师的爱是洒给全班同学的,如果我忽略了你,请你在作业的右上方做一个提示我的标记。
l •我很需要你的帮助,你是否愿意?

以上谈的多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技巧。但是教学其实不完全依靠技巧。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的基础上的。就像武功,固然可以练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但真正的武林高手,他的所向披靡的武功不是来源于招术,而是来源于克敌必胜的意念和张扬正气的决心;真正的教学高手同样如此:他们纵横捭阖,出手即招,无招胜有招,根基、源头是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只有建立了这个理念,才能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走入幸福的中央。
班门弄斧,野人献芹,不当之处,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