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第1个回答  2007-12-27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具体印证。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赞同二人中任何一个的观点都不错,如果一定要二者选一,那么可以选赞赏庄子吧。做一个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的人是浪漫而快乐的人生。

对于个人而言 较欣赏庄子,因为庄子更能享受生活更能欣赏美
第2个回答  2007-12-22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其实我们生活着就是最快乐的,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每一天就是最快乐的,管他鱼不鱼的
第3个回答  2007-12-22
  缘自《庄子》中一段著名的诡辩。
  庄子总是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鱼乐我乐是也,庄周梦蝶是也。
  于是又想起苏州沧浪亭的经典联句: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其心一也,其情一也。如果心境如水,那么就有可能体会到鱼的情绪。

  庄子见儵鱼“出游从容”,从而揣度鱼是快乐的。
  可是人与人的心灵交会都无法企及,谁又能如此冒昧地揣度自然呢?
  庄子此处讲鱼之从容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优雅从容的心态,讲鱼之快乐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之快乐。

  外物不移,惟我心自由。-----这是对庄子境界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内心之自由逍遥,能投射外物、超越外物。

  年年有鱼,鱼乐无极限。
  我因何快乐?又有几人能知我之快乐?
  ——其实这都不重要。

  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他人理解。
  --------快乐只是一种心境,

  快乐是一种哲学,是生活态度,是处事方式。

  坦白来说,快乐是自己定义的,快乐是需要传递的,快乐可以从心境变成环境,快乐自己并感染周围的人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过,这个需要发菩提济世之心的,自己解脱,不顾他人,那是自了汉。

  从原来平和的文字叙述,似无痕迹的伤感,却也各自相安,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惠子的务实态度,虽说“快乐”少了一点儿,但是这种判断是以庄子态度为准则的,所以不一定正确,因为在惠子看来,务实才是一种真快乐,到底这哥俩儿谁快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就好像我要解释楼主的疑问,言语不能道尽,也无法测知楼主理解之心,你发问,我回答,也是各自乐在其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