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异质结(HJT)电池 & 生产设备 2021-11-16

如题所述

光伏异质结设备
异质结(HJT)电池发展约30年,2020-2021年成为HJT投资元年,202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JT)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结合了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优点,如高转换效率、低工艺温度、高稳定性、低衰减率、双面发电等,技术具有颠覆性。组件功率方面,2022年HJT量产组件功率可达到495-500W,Topcon 470-475W,Perc 455-460W,因此HJT在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1. 转换效率高:HJT最高转换效率已超过26%,长期有望超过28%,优于PERC和TOPCon电池。
2. 工艺流程简化:HJT为低温工艺,在硅片成本(利于薄片化和减少热损伤)和非硅成本(节约燃料能源)上均更优。同时,HJT只需4道工艺,相比PERC(8道工艺)和TOPCon(9-12道工艺)成本更低。
3. 光致衰减更低:HJT电池10年衰减率小于3%,25年发电量下降仅为8%,衰减速度远低于PERC和TOPCon电池。
4. 双面率更高:HJT为双面对称结构,双面率有望提升至93-98%(PERC和TOPCon均在80%附近,但很难再提升),可获得10%以上的年发电量增益。
5. HJT与钙钛矿在兼容性上具有天然优势。目前英国Oxford PV的叠层电池已获得28%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后续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今年HZB研究团队制造的新型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效率刷新异质结电池效率记录,达到24.16%。
异质结(HJT)电池的成本主要包括硅片、设备折旧、浆料和靶材,占比分别约50%、8%、24%和6%。随着设备厂商的技术进步、银浆和靶材的国产化、以及硅片的薄片化,预计2022年达到与PERC相当的成本区间。
1. 硅片:目前N型硅片对比P型具有约8%的溢价空间,未来有望通过两方面降本。
(1)HJT为低温工艺,利于硅片的薄片化(从170um降低至120-130um)。硅片每减薄20um价格可下降10-15%,对应组件价格降低0.05-0.06元/瓦。
(2)随着未来N型硅片需求起量,规模效应将缩小N型与P型硅片之间的溢价空间。
2. 设备折旧:随着国产设备的“降本+提效”,目前4-5亿/GW的设备投资额仍有降本空间。PERC设备投资已经可以控制在1.6~2亿/GW左右。
3. 浆料:HJT需使用低温银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有望通过四大方向降本。
(1)无主栅、多主栅技术在HJT电池、组件上的应用,使得银浆的耗量快速减少。
(2)“银包铜技术”商业化量产,将降低银浆耗量30%。
(3)通过对串焊设备精度的提升,减小银浆主栅上焊接点的大小(银浆主栅上耗银量较高的部分),从而节省主栅上的银浆耗量。
(4)国产低温银浆起量(常州聚和、苏州晶银、浙江凯盈等),打破日本垄断,相比高温浆料的溢价将大幅消失。
4. 靶材:目前主要被日本住友垄断,未来将通过提升靶材利用率、规模化回收、背面AZO替代和国产化(广东先导、壹纳光电等)降本等方式解决。
据爱康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异质结电池成本电池端预计较PERC高约0.2元/W,反馈到组件端预计成本高出0.16元/瓦。而市场端异质结溢价在0.4元左右,经济性较PERC已较为明显。
成本方面,目前成本Topcon = PERC + 0.07元,HJT = PERC + 0.25元,后期降成本基础为浆料国产化、湿重降到160mg、微晶25%,预计明年Q1成本可降PERC + 0.1元,到2023年,HJT可以做到比PERC便宜,优势完全凸显。
目前HJT国内规划产能超45GW,2021年新增产能投放将到达10-20GW。
按以下假设:
1. 全球电池片产量从150GW增长至450GW,产能利用率为70%,产能从220GW增长至640GW。(2019年全球电池片产量为140GW,产能利用率为66%);
2. 未来5年HJT在行业渗透率从2%提升至55%;
3. 设备投资额从5亿,以15~20%的年降幅下降至2.5亿元。
2025年HJT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412亿元,2020-2025年CAGR=80%,PECVD设备规模达206亿元。
1. HJT四大设备:清洗制绒设备、PECVD设备、PVD/RPD设备、丝网印刷设备,在设备投资额占比分别约15%、50%、20%和15%。目前国产设备厂商已快速崛起,纷纷布局PECVD等核心设备,将成为行业突破口。
2. 目前PERC设备投资已控制在1.6-2亿元/GW,HJT设备投资仍处于5亿元/GW左右。随着HJT国产设备投资降至3.5-4亿元以内,转换效率提升至24.5%以上,经济性将得到市场快速认可,行业将大爆发。
3. 2025年,HJT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412亿元,其中PECVD设备规模达206亿元。
4. 国内电池设备厂商(迈为、捷佳、金辰、钧石、理想)已纷纷在HJT不同工序环节布局,实现小批量订单销售,目前总体竞争格局尚未清晰。目前,迈为股份已推出HJT2.0产品,捷佳伟创已实现PECVD设备客户出厂交付,金辰股份PECVD进展顺利有望明年上半年交付客户测试。上机数控作为老牌切片机龙头,在N型硅片未来薄片化进程中有望竞争优势延续。
HJT设备会下降,但下降速度会比较慢,之前进口设备1GW是7-8个亿,国产化后5个多亿,从200MW到400MW到600MW,大产能使1GW从5个多亿降到4个多亿,设备国产化和大产能两个最重要的手段已经用完,降价最快的两个阶段已经结束。
后续降成本只有两个路径,一个是零部件国产化,另一个是规模化,从2GW变成20GW,但整体空间不大,可能需要2-3年时间,最终会降到3个亿以下,2.5亿以下都比较困难。
成本方面,目前成本Topcon = PERC + 0.07元,HJT = PERC + 0.25元,后期降成本基础为浆料国产化、湿重降到160mg、微晶25%,预计明年Q1成本可降PERC + 0.1元,到2023年,HJT可以做到比PERC便宜,优势完全凸显。
与华晟签首条异质结微晶电池产线,目标量产平均效率25.5%;期待异质结设备再突破。
合作目标:业界第一条GW级别微晶异质结量产线。目标单面微晶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大于25%,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大于25.5%。(据华晟新闻,此前华晟最佳工艺批次平均效率达24.44%)
合作方式:产线计划使用华晟开发的单面微晶和双面微晶工艺+迈为开发的大产能PECVD、PVD设备。
合作规划:异质结单面微晶工艺产线将部署华晟二期2GW产线,设备将于2022年2月份搬入。双面微晶生产线会用于华晟三期生产线。
安徽华晟为光伏异质结电池领军企业。截至10月,其500MW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