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如何解决百万人口的供水问题?

如题所述



这个话题关系到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一个历代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城市供水。


早在管子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套关于城市供水的严格理论:在农村和山区周围,河水流经荷西,河水落入运河,河水灌满。也就是说,中国的古代城市必须建在纵横运河的水网中,以方便给排水。


所以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城市,基本都遵循这种建造理论。比如广州,有2000年的历史,前身是番禺古城,建在赣西河水流过的番山顶上。杭州、洛阳、南京、临淄等著名古城都是依水而建。北京的老城区虽然离永定河很远,但是离西山山麓很近,水很丰富,没什么好担心的。一个城市要发展,首先要有水。


百万人口的唐朝都城长安,为了吃水煞费苦心。


长安城的水资源可以说是非常丰富,被称为“长安八水”。所以隋朝在修建长安城的前身大兴城时,依托周边八条水脉,修建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三条运河。唐朝开国后,开凿黄渠、草渠,长安全境有五条运河。然后每条干渠又分成几条支流。就这样,整个长安成了一座水网空前的城市。从帝都花园到所有的城市广场,都能看到奔腾的运河。这种强大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各类城市中是前所未有的。


除了运河,长安城的井水也很发达,每条巷里都有井。长安市民的日常饮用水主要是井水。而且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主要宫殿周围,都有各种水井,不仅提供饮用水,还有消防应急的功能。


如果说运河和水井是古代城市常见的设置,那么长安城还有另外一种专属的供水模式:湖泊。四通八达的长安水道,也使众多水流汇聚形成大湖,如芙蓉园的曲江池、大明宫的太爷池等。他们是唐朝电影电视剧里熟悉的面孔,却也是唐朝长安城重要的供水支撑。


百万人口的大唐都城长安成功解决了供水问题,水道布局,家家有井,湖光山色,成为古代东方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