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抗震性能设计

最近在看建筑抗震规范,其中新增了3.10条.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感觉越看越糊涂。
抗震设计提出两阶段三水准的抗震要求,第一阶段是以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在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和层间位移比验算时也是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验算。但我们在设计软中输入的是中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设计,通常选择的参数都是在弹性设计,我有点不太明白pkpm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地震影响系数到底是怎么取值的。我也在网上看了关于抗震性能设计的中震弹性设计和中震不屈服设计,但还是很迷糊。希望前辈能通俗的解答一下,在下感激不尽……

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
6度——0.12;
7度(0.10g)——0.23;
7度(0.15g)——0.34;
8度(0.20g)——0.45;
8度(0.30g)——0.68。
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建筑物用不上追问

一般建筑是按小震弹性设计的,那是不是我们8度设防时地震影响系数取的就是6.5度时的最大地震影响系数呢?但我看了课本教材上例题还是取8度时的最大地震影响系数进行计算的。或者说我们8度时所取的地震影响系数就是对应小震作用下的影响系数。上学的时候我问过老师这个问题现在忘了。

追答

比如8度0.2g规范强制条文规定最大地震影响系数0.16,是多遇地震时候弹性设计取值
是不是6.5度我不清楚,多遇地震好像不是降低设防烈度,而是按照概率定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7
看看规范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