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皇宫屋顶上的小动物代表什么

如今皇宫古址的屋顶上能看到雕刻精美的小动物,那代表着什么

代表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

古时皇宫屋顶上的小动物叫吻兽,把吻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扩展资料

文化内涵

吻兽的来历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

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华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吻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代表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

古时皇宫屋顶上的小动物叫吻兽,把吻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扩展资料:

吻兽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根据其形象的不同又可称为鸱尾、鸱吻或吻兽;在垂脊和戗脊端部的称为垂兽和戗兽;在转角部岔脊上的众多小兽称为仙人走兽;仔角梁头上有1枚套兽;重檐屋顶的下檐正脊在转角有合角吻兽。 

古城城楼垂脊上有天马、海马、狮子三个跑兽,蓟辽督师府、城隍庙中也是如此,只有供奉孔子的文庙中主要建筑是五个跑兽。而北京天安门、曲阜孔庙大成殿、承德外八庙大雄宝殿等建筑因其地位的神圣而有九个跑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吻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根据吻兽具体动物的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列举如下:

以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上的吻兽为例,上面分别是一个骑凤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再有一只鸱吻。

1、骑凤仙人

一种传说骑鸡的那位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才能有限,却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因此姜子牙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

古代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提醒居住者知足常乐,若有非分之想再往上爬,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在另一种传说中,他是齐国的国君,一次作战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

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2、龙

明清将龙视为帝王的象征,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龙是皇权的象征。

3、凤

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但又统称为凤。凤,既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头似鸡,身似鸟,人眼鳄鱼耳,鹤足老鹰爪。凤是一种“仁鸟“,象征祥瑞,因此蹲在太和殿屋顶上,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美满。

4、狮子

古代人们认为狮子是兽中之王,其性忠威有力,是威武的象征,是佛教中的护法王,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中国古代的狮子形象多是头大尾长,铜头铁额,钩爪巨牙,双耳贴垂,鼻孔向天,目光如电,给人一种声吼如雷,百兽跪拜的感觉。

蹲在太和殿的屋顶上的这只狮子被认为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5、海马

海马是各种海兽的通称,也称为“落龙子”。它与天马一起,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逢凶化吉,畅达四方。

同时,海马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它象征的是皇家威德可通天入海。

6、天马

汉朝时,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此天马形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马,象征尊贵。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太和殿屋顶的天马,显示皇家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7、狻猊

狻猊(音:酸泥),又形象地被称“披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所以它的形象通常会出现在香炉上,且常在吞烟吐雾。

但狻猊长得真的很像狮子,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狻猊就是狮子的古称。

古书记载,狻猊能食虎豹等猛兽,所以它蹲在太和殿屋顶上,象征的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8、獬豸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很像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怒目圆睁,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传说它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顶倒,吃下肚子!

它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9、狎鱼

狎(音:狭)鱼是一个线条精瘦秀美的神兽。

听名字、看身材、看发型,都会感觉狎鱼是尊水中的神兽。没错,它在龙生九子中排行老八,是古代中国传说的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狎鱼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脊兽之一,蹲在太和殿屋顶上的这尊起的是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10、斗牛

斗牛,不是牛,而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虬龙,又称“虬螭”(音:求吃)。

传说它是镇水兽,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是吉祥的神兽,因此古代时易发水患的地方大多以斗牛镇之。

据《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

它蹲在太和殿屋顶上,喻义镇邪、护宅。

11、行什

太和殿屋顶上的脊兽共有10只,最后一只名曰“行什”,也叫双翼猴,是戗脊上的压尾兽。

因为它只出现在太和殿上,其他地方都没有,所以大家说它并没有名字,只是因为在这十个脊兽中排行第十,故被称为“行什”。

行什似人站立,背后却有一双翅膀,五官像猴子,却长了一张鸟嘴,上面还是人手,下面又成了凤脚,手持降魔金刚宝杵的它颇像传说中的雷公,所以是站在这里充当“避雷针”的。

12、鸱吻

鸱吻是传说中龙的孩子,是前面老五狻猊和老八狎鱼的弟弟,老九。

这第九位龙子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性格也与两位哥哥不同,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喜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

唯独与八哥狎鱼相同的是,它也能灭火,既能将火一口吞下,又能喷浪降雨,是个双料灭火小能手。

所以,每个房脊上都有它两席之地——两边一头一个,刚好吞下房脊,以取避火防灾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吻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仙十兽

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屋顶上装饰着很多动物。 在古建筑的檐角上排列着一排小像,排头的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又有一个较大的兽头叫“垂兽”。
檐角上最外面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打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后来被飞来的一只凤凰所救。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
檐角上,垂兽和仙人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它们各个昂首蹲踞,各有名称,也各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以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最高级别,十个走兽一应俱全)为例: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
选择这些神话动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的寓意。将它们置于屋脊之上,以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走兽”的体态原本差别很大,而在队列中,却统一采用蹲坐姿态,形成大同小异的造型,只有仙人在排头的位置有特别的姿态。远处观赏高高檐角上的这排小神像,往往必以明亮的天空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所以在人们印象中,它们更多时候是一幅优美的剪影图画。

· 二、一仙十兽

在古建筑的檐角上排列着一排小像,排头的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有一个较大的兽头,就是“垂兽”。垂兽为琉璃制品,有双角,中间掏空,用来钉入垂兽桩。在很多建筑外行人眼中,它只不过是装饰构件,但它的实际作用是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点。屋顶的其它位置上也有这样的兽头,戗脊上的叫“戗兽”。仔角梁上的叫“套兽”,也是中间掏空,套住仔角梁头,保证梁头不致被雨水侵蚀,并起到加固屋顶的作用。

檐角上最外面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打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后来被飞来的一只凤凰所救。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

檐角上,垂兽和仙人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它们各个昂首蹲踞,各有名称,也各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以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为例:太和殿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龙:传说它龙能在水中游,云中飞,陆上行;能呼风唤雨,行云拨雾,集各种动物的美德于一身,有着无穷的威力。

凤: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的生活将美满幸福。

狮子:是兽中之王,金精之刚,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

天马: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中的神马。

海马:能入海入渊,逢凶化吉。天马和海马都是忠勇之兽。

押鱼: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是鱼与兽相结合的一种动物,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 (拼音:Suān ní),形似狮子,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叫“披头”。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随之吞烟吐雾。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它凶猛无比,吃虎豹。

獬豸:是传说中的神羊,形状如羊,有一角,青色四足,性格忠勇而正直,因此也立于狱前,是正义的化身。

斗牛:虬螭的一种,牛头牛身,身上有鳞,遇阴雨作云雾,能逢凶化吉。

行什:造型像只猴子,但背有双翼,且手持金刚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又因其形状很象传说中的雷公,将其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

选择这些神话动物作为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另外,这些动物都有消灾灭祸、铲除邪恶的寓意,将它们安置在屋脊之上,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过,走兽也有其实用功能。因为屋檐有一定的斜度,脊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故在交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的痕迹并保护铁钉不受雨淋,匠师们就在钉帽上加饰了这些琉璃小兽。屋脊上的这些大吻与走兽都是基于功能的需要加以美化而形成的,体现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远远望去,太和殿屋顶正脊两端各有一个龙头模样的构件。它龙纹造型,四爪腾空,张口吞脊,尾部上卷,背插宝剑,这便是“大吻”。因其安放在建筑的正脊上,所以也称为“正吻”。又因它的形象似龙而称“龙吻”。

大吻是从古代建筑上的鸱尾演变而来的。《唐会要》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汉代的宫殿柏梁殿被火烧了,越地的巫师说海里有一种鱼,鱼尾的形状像鸱(猫头鹰),拍打海浪就能下雨,把这种动物放在屋顶上,可以起到镇火消灾的作用,于是人们开始在屋脊上安放鸱尾。后来,鸱尾逐渐演变为鸱吻。鸱尾与龙吻的形象有所不同。鸱尾突出的是高峻雄健的尾部;大吻突出的是大口吞脊,因此称之为“吻”。虽然形象有所区别,但涵义都是镇火消灾。民间传说龙生九子,其中第二子“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说的就是这个动物。至于它背上的宝剑,传说是怕它逃遁而将之插定稳住的。大吻不只是用来装饰,还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它吞住的是正脊和垂脊的交会点,有强化交接点、加强牢固性的作用。大吻上方还有小开口,用来灌注填充物,剑把实际上是封闭这个开口的塞子。

太和殿是故宫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大吻的尺寸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太各殿上的大吻高 3.40米,宽2.68米,厚0.52米,重约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大吻。

古代把建筑上的大吻视为神兽,非常重视。大吻制成后,要派一品大员前往烧造窖厂迎接。安装大吻时,还要焚香,行跪仪式,以表敬意。清代对吻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龙吻只能用于官式建筑上,民间建筑不能使用。吻的大小要依宫殿的大小、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越制。而走兽数量的多少是依宫殿的大小、建筑的等级而定的。走兽最多可达9只,随着建筑等级的降低而递减。小兽的减少是从最后的“行什”依次往前减的。太和殿上的走兽的数量最多,而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

走兽的体态原本差别很大,而在队列中,却统一采用蹲坐姿态,形成大同小异的造型,只有仙人的姿势与它排头的位置相宜。远望高高屋檐上的这排小神像,在天空的背景下,就象一幅美丽的剪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15
故宫太和殿上的神兽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小兽依次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