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有何意见和建议

如题所述

1、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大学生基本都是住宿的,学校是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安、自卑等心态,这时候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

当然,前提是学校有心理咨询师,有比较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并且有相应的保密机制,让学生可以放心、安心地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

2、寻找发泄途径

情绪和压力每个人都有,当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观、不健康的状态时,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途径。当然这些途径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到他人以及危害到社会。我们可以找朋友或者父母聊天,通过倾诉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去唱歌,大声地唱歌。我们可以写日记,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部融入日记里。我们可以打沙包,把情绪发泄出来。此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只要适合自己,能让自己释放了情绪后及时调整心态。

3、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丰富多样的业余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策划、调查、发展人际等。人只有处于社会关系中,与人交往交流,才能为心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机会。

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相当于找到了情绪释放压力释放的途径,以调节自己,缓解平常所会有的紧张,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要懂得心理暗示。

遇到问题遇到压力时,最能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在紧张的生活中,要懂得心理暗示,学会自我放松,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有些事可以暂时放一下的就放一下,等到心情舒畅了才来想才来做,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5、社会要注重舆论导向。

加强正面宣传,强化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既成熟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诱惑和影响。

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强化他们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扭转和消除不良的社会心态;相反,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助长不良社会心态的迅速扩散,影响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