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士]指有一定道德修养、社会地位的人生 [耻恶衣恶食]以吃穿粗劣而觉得羞耻 。耻在此为活用,意动,译为以……为耻。[足]值得。——本句出自论语的“《里仁》八则” 以上资料出自高中语文选修课本《论语、孟子》。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8
士是古代的一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贵族阶级,当时的贵族阶级,或没落的贵族阶级只要是士阶层都可以称之为士。士要有志于道,如果觉得不好的衣服和吃食时耻辱的话,是没有什么好和他说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4
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详解:“耻恶衣恶食者”,就是“相”(“相”,四声去声,本义是“观察”,引申为“根据外貌判断人的命运”,然后就有了“选择”的意思。具体可参考“道、不同、不相为谋”),当然就“未足与议也!”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耻恶衣恶食者”究竟指谁?朱熹《论语集注》里,就把“志於道”之士和“耻恶衣恶食者”的人当成同一个人了。如果真这样解释,那这个“士”字就没必要了,完全可以变成“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志於道之士“耻”恶衣恶食者,这个“恶衣恶食者”主要是指别人,就是“恶衣恶食”的人,当然也可以指“志於道之士”自己,因为如果他自己就是“恶衣恶食”的人,他自己也看自己不顺眼,也“耻”之,也是可以的。
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如果一个人,立志要行“圣人之道”,却把人分为“好衣好食”、“恶衣恶食”两类人,也就是以贫富划分人,而选择以“恶衣恶食”也就是穷人为耻,远离他们,那这种人谈论的“圣人之道”只是羊头狗肉的勾当。为什么?因为他不能“不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