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去世捐遗体角膜,你怎么看?

近日,长安大学 老师孔维治因病去世,年仅44岁。多年前,孔维治被检查出患重疾脑瘤,便和83岁的母亲一起签下遗体捐献协议。孔维治去世后,家人将其眼角膜捐出,2人将因此重见光明。他的遗体将捐献给@陕西中医药大学 ,用于教学研究。你怎么看?

好呀,这种做法值得提倡精神值得表扬。

人逝世后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给有需要的患者,这是社会大力提倡的。但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捐献器官呢?我想无非是这几种原因:

第一受传统思想(或者该说封建思想影响束缚,认为人死后应完整地离去,尽早入土为安,不愿意自已的遗体各项器官被搞得支离破碎,这是太多人生前不愿意的。

第二是担心,担心自己的器官没有被捐献到需要者身上,而是被人用来牟利,那是谁也不愿意的。

第三是不懂捐献流程。

第四是各项手续复杂繁琐,有人即使愿意,一听那么复杂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是很佩服捐献器官的人,应该说他们身上真正具有勇于献身精神,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伟大的助人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

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感动人心,看的出来这一个老师还是非常好的。他能够很好的为别人着想,我们也要学习这个老师的精神崇高,为广大人民服务。

第2个回答  2020-11-12

这位老师拥有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精神。

器官捐献的定义: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且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或者捐赠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教学。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捐献卡,我也是志愿者

器官捐赠的范围:

1、细胞捐赠

细胞捐赠是指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人。

2、组织捐赠

组织捐赠是指将身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人。

3、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将身体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人或者医学院校。这些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第3个回答  2020-11-12

高校老师去世捐遗体角膜我觉得就说明这个老师的思想觉悟是非常高尚的。他的心里就是想多帮助一些人,这种人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希望社会上的好人越来越多,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现在的社会就需要这种正能量,因为大家如果都能够替他人着想,能够把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去别人的话,那么社会进步的会更快,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会更好。

第4个回答  2020-11-12
首先,孔老师身患重症,仍然心系他人,他的品德让人敬仰。第二,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大多数人对死亡及遗体的完整还是讳莫如深的,孔老师作为知识分子,在生前就和八十三岁高龄母亲一起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通过对他的宣传对社会大众起到了一种思想引领作用;三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正是像孔老师及其母亲这样思想开放、奉献社会的人士带动下,我国志愿捐献遗体的群体越来越多,为广大器官移植受体带来了福音,他们是社会文明的导引者,向孔老师致敬,向全体器官捐献者致敬!
相似回答